从源头到教育—洛宁县校园营养餐安全监管之路
为进一步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保障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洛宁县市场监管局秉持着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探索并构建起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的校园营养餐安全监管模式,全力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一、筑牢源头防线,把控食材准入关
食材的源头安全是保障校园营养餐质量的根基。县市场监管局将监管的触角延伸至最前端,对大宗食材统一集采单位洛宁县智城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实施严格的源头管控。工作人员以严谨细致的态度,逐一审查食品供应商的资质,从营业执照到食品经营许可证,再到产品检验报告等相关证件,只有确保供应商资质合法合规,才能让食材来源安全可靠。在严格筛选下,全县校园餐食材供应商均顺利通过资质审查,为校园营养餐搭建起了稳定且安全的食材供应桥梁。
二、紧盯过程监管,织密安全防护网
校园营养餐从食材加工到学生餐桌,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小觑。县市场监管局持续强化过程监管力度,把学校食堂作为重点监管阵地。在日常监督检查中,聚焦食品加工制作过程是否规范、食品储存条件是否达标、餐饮具清洗消毒是否到位、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是否严格等关键方面。依据县局印发的《洛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纵深推进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方案的通知》,监管人员在每个开学季都要对学校食堂开展至少一次全覆盖监督检查。
截至目前,今年已累计开展日常监督检查156次,发现问题后及时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4份,且所有问题均已整改到位。同时,大力推进“互联网 + 明厨亮灶”建设,让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制作过程在“阳光”下运行。如今,全县100%的学校食堂已完成该项建设,家长和监管部门通过手机APP便能实时查看食堂操作情况,真正实现了校园食堂的透明化管理。
三、严格监督抽检,严守质量生命线
监督抽检是衡量校园营养餐质量的重要标尺。县市场监管局科学制定校园餐监督抽检计划,不断加大对食材、食品成品的抽检力度。抽检范围广泛,涵盖大米、面粉、食用油、蔬菜、肉类、调味品等各类与校园营养餐密切相关的食品。今年已累计抽检23个批次,抽检合格率达到了100%。但监管局并未因此放松警惕,一旦在抽检中发现不合格食品,将立即责令停止使用,并依法依规进行严肃查处,坚决做到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确保每一份端上学生餐桌的营养餐都符合质量标准。
四、强化宣传教育,培育安全新意识
提升食品安全意识是保障校园营养餐安全的长效之策。一方面,联合教育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通过举办生动有趣的讲座、发放内容丰富的宣传资料等方式,将食品安全知识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学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今年已开展此类活动2次,覆盖学生达2030人次。另一方面,注重对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培训课程,促使从业人员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强化责任意识。今年累计培训从业人员800余人次,为校园营养餐的安全制作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
县市场监管局探索的校园营养餐安全监管新模式,从源头到过程,从抽检到教育,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校园营养餐的安全防线不断加固,为广大师生营造出了一个安全、放心的饮食环境。
下一步,县市场监管局将继续在实践中优化完善监管模式,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守护好校园里的“舌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