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洛宁 > 文化遗产

洛宁竹编~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时间:2022-12-06 16:46 来源:洛宁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洛宁竹编

  河南洛宁被称为“绿竹之乡”,地处洛河中上游,属于豫西山区。境内连绵起伏的山脉似一条巨龙横亘,为伏牛山系。竹子种植历史悠久,与此相应的,洛宁的竹编也同样历史悠久。

  《后汉书》记载:“永宁金门山竹厚薄匀,断其两节,间而吹之,可应凤凰之鸣。”这里的“永宁”即洛宁。自古以来,洛宁就以竹、麻、桑的种植和加工而出名。因山间盆地和谷中溪水非常适宜竹子的生长,洛宁的原生态竹林竹子节长、皮薄、疤节小且质地柔软,是加工生产竹产品的上等原料。

  洛宁竹编这一民间传统工艺历史悠久,唐代皇宫纱灯的“筋骨”,多以洛宁竹子制成;清顺治年间,洛宁每年都要向朝廷进献贡竹400竿,供太医烧竹取竹沥之用。除了供皇宫之用,同时在民间也编制出简易的竹耙、竹篮等生活用品,后来又逐渐衍生出竹床、竹帘、果盘、笔筒、盆景架、花瓶等物件。在20世纪80年代,竹子的种植和竹编加工已成为洛宁人的致富手段,形成了洛宁竹编独特的手工技艺。

  

  工艺较复杂,器物很精美。洛宁竹编使用的竹子必须为冬季采伐,不易霉变、虫腐,易于长期存放。制作过程包括烤竹、蒸竹、煮竹、凉竹、盘竹、熏烤、握制定型、扣架、串编等数道工序。

213

  其中,在烧烤过程中,竹表皮会渗出竹油,用锯末擦捋,使表皮变得光泽亮艳,质感丰富,韧度增强,便于盘制。蒸竹、凉竹过程主要为了增强竹篾的柔韧度,使精细的竹篾不易被折断,易于编制。盘竹时运用手锯、尖刀、主刀、挖铲、圆刨、木钻等工具进行裁截,刮节、去皮、锯切。

  目前,洛宁竹编的主要制品包括:竹篓、竹筐、竹筛、竹耙等生产用品,竹席、竹床、竹椅、门帘等生活用品,鸟笼、竹笛、盆景架、花瓶、果盘等工艺品。洛宁竹编质地优良,虫不可咬,韧性好,结构精,不变形,不散架,古朴典雅,造型精细完美,源于自然,利于环保,实用性和观赏性都很强。

  

为保护这一省级“非遗”,洛宁县相关部门已经制订了五年保护计划: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力争在数年内使洛宁竹林面积超过两万亩,积极引进新品种,进一步提升竹子质量;成立洛宁竹编技艺协会,对竹编技艺做进一步研究和创新;建立洛宁竹编技艺保护中心和洛宁竹编技艺培训机制,进一步提升洛宁竹编的制作和工艺水平;建立两三个竹编加工联合社,进行批量生产和销售,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竹编花瓶

6547

640

  

竹编水果盘

109

8

  

竹编茶叶盒

11

  

竹编手提箱

12

  

竹编发卡和胸花

13

  

竹编灯罩

1415

  

竹编储物盒

16

  

各种竹编物件

1817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