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洛宁 > 部门动态

洛宁县残联“同在阳光下 共圆幸福梦”关爱未成年人工作纪实

时间:2022-09-08 19:43 来源:洛宁县政府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近年来,洛宁县残联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坚持把未成年残疾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重点工作,以“关爱残疾儿童与爱同行”为工作理念,严格遵循残疾未成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多措并举推动残疾儿童全面发展,开展康复救助、实施教育帮扶、组织残健共融系列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高认识,夯实残疾未成年人工作的思想基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是推进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文明城市创评的先决条件。县残联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残联系统内部,积极组织残疾人工作者认真学习《残疾人保障法》,中国残联《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精神,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工作组织领导,明确残联组织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责任,全面落实和组织好残疾儿童在社会保障、康复服务、教育就业、扶贫救助等方面工作,明确专人负责落实,残联康复科、残疾人康复中心共同配合及相关乡镇残联协同配合,强化责任落实,从洛宁实际情况出发,把对未成年残疾人的高尚思想品质、良好道德情操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常抓不懈。

  二、多措并举,加强残疾未成年人保障力度1. 改进未成年人康复救助工作。康复训练是改善残疾儿童身体功能的重要手段,社会融入活动对于帮助残疾儿童进一步融入社会,促进残疾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直以来,县残联非常重视0-6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按照市残联相关要求出台了《洛宁县2022年儿童康复救助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保障措施、部门职责,做到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应助尽助。每年都会对我县符合康复条件的0-6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进行筛查开展康复救助。自2020年以来,洛宁县残联已为我县245名0-6岁残疾儿童实施了免费康复救助项目。仅今年截至目前,已有92名0-6岁符合康复训练条件的肢体及脑瘫残疾儿童分别在市定点机构和县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儿童康复机构,就近享受更优质更专业的康复医疗服务。在思想、人格、生活、行为、心理等各方面引导残疾儿童树立康复信心,有效促进残疾儿童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和良好品德的养成,让他们心中充满阳光,通过多方联动助力残疾儿童融入社会,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同时,还积极开展7-14岁残疾儿童的摸底工作,全面摸清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情况,确保全县适龄残疾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2.开展扶残助残公益活动。一是组织慰问特教学校的残疾儿童,开展爱心助残捐赠活动,为他们送去了衣物及健身器材等,帮助支持特殊儿童快乐成长。二是洛宁县残联到洛宁县特殊教育学校组织开展迎“六一”关爱残疾儿童成长的活动,并为特殊教育学校捐赠四箱由河南省福利基金会提供的日化用品。三是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到残疾人康复中心慰问在那里进行康复的残疾儿童,并为他们送去了粽子、日化用品、水果等慰问品,让广大残疾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四是联合洛宁县人民医院、洛宁县妇幼保健院、听友之声验配中心服务人员在县文化体育中心广场举办以“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为主题的扶残助残宣传活动,以促使大家进一步了解爱耳护耳的重要性,呼吁广大群众关心听力健康、积极预防听力残疾,养成良好用耳习惯。五是根据省市残联文件要求,积极响应配合各部门落实残疾儿童和青少年享受各个教育阶段的免费、补贴或助学金政策。目前我县高中阶段就读残疾少年13人,每人/每年补助1000元;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280人,每人每年补助500元,由县财政全额拨付,确保每一名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都能读得起书,杜绝因贫辍学问题的发生。

  三、积极行动,打造扶残助残良好社会氛围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在全县大力倡导人道主义精神,营造关心关爱未成年残疾人的氛围,达到引导未成年残疾儿童牢固树立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同时,县残联积极向残疾未成年人大力宣传有关残疾人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知识,介绍自强不息的残疾人事迹,鼓舞更多的残疾人勇敢追梦,实现人生价值。

  今后,洛宁县残联将进一步做好宣传,提高公众的助残意识,倡导全社会扶残助残风尚,为更多特殊孩子撑起更广阔的成长天地,创新更多未成年残疾人及其家庭的服务手段,加强特殊困境儿童的关爱保障和干预帮扶,帮助他们平等参与社会,促进残疾未成年人积极快乐成长,享受幸福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