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洛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时间:2016-07-05 09:03 来源:洛宁县政府

  2011年到2015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为动员和组织全县人民同心同德,开拓进取,集中智慧和力量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洛宁经济跨越式发展,我们从洛宁实际出发,在总结经验、分析形势,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洛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县委对“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图体现,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县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 发展基础和背景

  第一章 “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中央及省、市各项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抢抓机遇,扩大开放,全县经济总量快速扩张,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提前超额完成,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战略起点上。

  第一节 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93.1亿元,是2005年的2.78倍,年均增长22.6%,人均生产总值20417元,年均增长2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42亿元,是2005年3.4倍,年均增长27.4%。全县经济总量超额实现五年翻一番的规划目标。

  第二节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坚持在发展中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34:32:34调整到2010年的22:49:29。

  ——工业经济快速扩张。依托农业、矿产、水电、劳动力等优势资源,强力实施“强工兴县”战略,大力招商引资上项目,全县工业经济总量快速扩张,质量效益大幅提高。“环保型有色金属加工、生态能源、农副产品深加工、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四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全县矿产品采矿能力达到12000吨/日,水电、生物质能发电总装机达到14万千瓦,杨木年加工能力10万方,玩具制造业产值突破5亿元。产业集聚区建设全面提速,已入驻企业26家。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由2005的18家发展到34家,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3.2亿元扩张到2010年的28.3亿元,5年扩张近9倍,工业经济已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五年总产12.9亿公斤。烟叶种植面积稳步扩大,生产水平持续提升,5年累计收购烤烟5855万公斤,实现税收1.3亿元;规模养殖发展迅速,全县各类规模养殖小区(场)已达456个,成为全国207个、全省27个肉牛主产县之一;造林绿化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完成造林33.6万亩,森林总蓄积五年净增201.4万立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45.1%,比“十五”末提高了3.65个百分点;果品生产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五年新发展特色水果7.4万亩, 无公害水果和绿色食品苹果面积达10.86万亩,2010年全县苹果产量2亿公斤、产值4.8亿元,分别是2005年增长3.1倍和6.1倍;新发展植桑面积4000亩;五年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了100余万人次。农业特色产业已成为广大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服务业稳步发展。旅游开发迈出新步伐。神灵寨景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先后被确定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和4A级景区;新开发绿竹风情园和西子湖两个景区;成功举办了5届绿竹风情节和上戈苹果采摘节,全县“三个景区、两个节会”的旅游格局初步形成,被评为“中国生态旅游大县”。围绕繁荣市场,完成了延滨市场改造、延寿河开发、紫竹购物中心等12个大型商贸项目,县城居民的消费档次明显提升。新建乡、村两级连锁超市456家,全县城乡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8.6%。

  第三节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一批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的基础设施项目,经济发展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交通建设成效显著。累计投资4.7亿元,新建改建公路里程1172公里、桥梁34座。完成了王协洛河大桥、新安虎线等重点工程建设,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洛阳至卢氏高速公路、崇阳洛河大桥及引线开工建设,全县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

  ——县城建设力度加大。累计投资35亿元,实施城区道路、房地产开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106项县城建设重点工程。高标准完成翔梧路、京宁路、福宁大道等6条城市道路新建,新增城区道路43.6公路;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建成投用,凤翼山生态观光园初具规模。相继开发紫竹花园、乾瑞花园等多个大型商住小区,新增商品房面积125万平方米。经过五年发展,县城建城区面积由2005年的7.09平方公里扩展到9.7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2005年的6.8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9.5万人。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五年间先后建成市级新农村示范村79个,完成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93个,硬化通组通户道路1369公里,新建户用沼气池4万座,建成社区服务中心79个;新建搬迁扶贫新村28个,完成了两期24个村的集中连片开发,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累计实现3.6万人稳定脱贫。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五年累计完成小流域治理80平方公里,修建堤防工程6500米,完成了3座小水库除险加固,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万亩。实施中低产田改造4.18万亩,解决了5.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第四节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经济发展活力增强

  国企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上宫、虎沟、干树三大金矿和水电实业公司成功改制。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引进市外境内资金49.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223万美元;外贸出口从2005年的不足百万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2950万美元。

  第五节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社会构建取得新成效

  “十一五”五年累计新建、维修、改造中小学校舍123所,建筑面积10.15万平方米,全县校舍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完成了县医院、中医院、保健院“三院”建设和17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388个村建成了标准化卫生室,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较2005年增加1.56张,全面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五年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4个,文化大院200个,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廉租房6.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11.5万平方米。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2万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覆盖面稳步扩大,保障能力逐步增强。同时,科技、民政、安全生产、平安建设等社会事业也都取得了较大进步。经过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为“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专栏1 洛宁县“十一五”规划目标完成情况

  指 标 2005年 “十一五” 目标值 2010年 “十一五”年均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33.5 70 93.1 22.6

  人均生产总值(元) 7378 14893 20417 2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3.2 18 28.3 54.6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1.02 2 3.42 27.4

  三次产业结构 34:32:34 23:41:36 22:49:29

  总人口(万人) 44.6 47 45.6

  人口自然增长率(‰) 6 6 5.6

  城镇人口(万人) 7.5 11.3 11.38

  城镇化水平(%) 16.8 24 25

  县城建设面积(平方公里) 7.09 9 9.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6524 11000 13322 15.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2250 3200 4338 14

  粮食总产量(万吨) 22.2 20 26.7

  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 - -20 -20

  森林覆盖率(%) 41.5 46 45.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8.7 43 141 49.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2.9 22 30.3 18.6

  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 46.7 60 60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人) 2500 2600 4150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还应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长期性、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第二产业中资源初加工比重大,深加工、精加工项目少;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尚未得以有效发挥,旅游业整体竞争力有待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链条短,整体竞争力不强;城镇化水平低,幅射带动能力有限,城乡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没有根本改变。总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任重道远,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得以解决。

  第二章 “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从社会发展阶段来看,今后五年,我县处于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城镇化快速推进、民生加速改善、生态建设不断凸显的关键阶段,是经济社会发展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阶段。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我县面临着难得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第一节 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

  ——国家层面的政策机遇。我国经济稳步回升并持续向好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这为我县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国家《促进中部崛起规划》、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在争取进入国家战略,尤其是国家强化生态保护,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改善投入力度及生产力布局向中西部倾斜等一系列政策实施,为我县加快发展,实现突破带来了重大机遇。

  ——国际国内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加剧,沿海发达地区要素生产成本上升,促使沿海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愈加明显,这为我县发挥中部区位和土地资源、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低等优势,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带来了难得机遇。

  ——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带来的新机遇。我县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这为我县发挥品牌效益,利用国家政策,加速发展绿色能源产业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

  ——高速公路建设带来的新机遇。2012年卢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将进一步凸显我县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地位和区位优势,必将为我县全面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加快发展带来新的战略机遇。

  ——经济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带来的机遇。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综合实力显著提高,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发展空间广阔。尤其是“十二五”期间规划实施的高速公路、滨河开发、市场集群发展、泰康集团综合开发、长荣集团投资项目和抽水蓄能电站等6大项目,为我县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第二节 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挑战。我县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链条短,主要依靠资源性产业拉动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经济粗放增长问题依然突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已成为今后长时期我县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区域竞争加剧带来的挑战。中原经济区建设快速推进,必将激发我省各县(市)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各县(市)之间的竞争会更趋激烈,我县经济发展将会面临与发达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和周边地区超越的双重压力。

  ——可持续发展要求增强带来的挑战。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环境保护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我县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较低,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

  ——社会发展模式转型带来的挑战。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加速,人民群众对改善民生和幸福指数提高的诉求强烈,需求提高。我县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保障能力相对脆弱,“十二五”期间需要努力改善,进一步加大投入,无疑会对我县还不充裕的财政带来压力。

  但从总体上看,“十二五”时期我县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紧紧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坚持发展不放松,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充分发挥固有优势和巨大潜能,就能乘势而上,取得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大进步。

  第二篇 发展要求、原则和目标

  第三章 总体要求、发展定位和原则

  第一节 总体要求

  “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开放强县、特色福民”战略,紧盯建设好一个颇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培育一个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特色主导产业、建设一个人口20万人左右的县城的“三个一”奋斗目标,着力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奋力开创洛宁跨越赶超、福民强县新局面。

  第二节 发展定位

  到“十二五”末,努力把洛宁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绿色能源基地、中原地区颇具特色的多金属产业基地、中原最大的玩具制造基地、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绿色农林产品生产基地、中原绿色水果之乡和中西部著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名县。

  第三节 指导原则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着力推动跨越赶超。坚持把发展作为实现“福民强县”的根本举措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把推进工业化作为发展的核心,在发展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好”与“快”的有机统一。

  ——坚持解放思想不动摇,扩大开放促发展。创新发展理念,将解放思想贯穿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坚持把扩大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主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措施,全民动员,全力招商,全方位扩大开放,以大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不动摇,提升发展质量。坚持把统筹兼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妥善处理发展中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关系,促进三次产业发展相协调、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相协调、城乡发展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

  ——坚持福民为先不动摇,以人为本惠民生。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将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体现在富民、惠民、亲民、安民上,逐步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实现民福与县强的有机统一。

  第四章 发展目标

  第一节 总体目标

  “福民强县”。奋力实现全县经济总量五年翻一番,着力把洛宁打造成特色产业发展强县、生态文化旅游名县、宜居宜业示范县、和谐平安先进县;力争建成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培育一个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产业,力争建设一个人口20万左右的中等城市;一产特、二产强、三产大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城乡一体化取得新进展;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第二节 具体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到2015年生产总值达到190亿元,力争突破2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达到7亿元,力争突破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全县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五年翻一番。力争由洛阳市经济发展的“第三世界”跃升至“第二世界”前列。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三产比例由2010年的 22:49:29调整到2015年的14:54:32;力争在全县培育形成1个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产业、1个年销售收入超30亿元产业、1个年销售收入超20亿元产业和1个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产业。

  ——城镇化达到新水平。力争把洛宁县城建设成为人口20万左右的中等城市,全县城镇化率力争达到45%。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洛阳至卢氏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建农村公路总里程1151.8公里;解决13.4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恢复改善灌溉面积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70平方公里。

  ——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2%,乡村以上通道绿化率达到90%以上,全县村庄绿化达标村达到90%以上,2015年城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30天以上。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得到发展,小学、初中入学率达到100%,高中入学率达到8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专栏2 洛宁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一级指标 序号 二级指标 “十一五”目标 2010年 完成 2015年 目标 “十二五”年均增长(%)

  经济发展 1 生产总值(亿元) 70 93 190 12

  2 人均生产总值(元) 14893 20417 41000 15

  3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43 141 280 15

  4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2 3.42 7 15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22 30.3 65 16

  6 外贸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 2950 6000 15

  转型升级 7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 23:41:36 22:49:29 14:54:32

  8 非公有制经济比重(%) 60 60 80

  9 城镇化率(%) 24 25 45

  10 畜牧业及经济作物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 - 50 70

  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 11 人口总数(万人) 47 45.5 47

  12 人口自然增长率(‰) 6 6 7

  1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3200 4338 6700 9

  1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1000 13322 21000 9

  15 五年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 [6.5] [8]

  16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 68 85

  17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人) - 18259 36000

  18 保障性住房建设面积(万平方米) - [18] [26]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19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吨标准煤) - 0.43 0.38 -4

  20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5 5.486 5.565

  21 森林覆盖率(%) 46 45.1 52

  22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 70 90

  第三篇 经济发展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努力构建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以产城融合为导向,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围绕交通基础设施、水电气热管网、农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强投入,完善功能,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第五章加快工业化进程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突出生态环保、循环利用和产业配套,充分发挥我县矿产、水电、农产品和劳动力四大资源优势,强力发展“环保型有色金属加工、生态能源、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四大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县域经济提升,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第一节 培育龙头企业

  “十二五”期间力争新上产值亿元以上企业82个,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23个,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8个。力争通过5年努力在全县培育一个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一个销售收入30亿元、一个销售收入20亿元和一个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工业特色主导产业,以优势产业拉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到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20亿元,其中,矿产业年产值达到160亿元,农副产品加工业年产值30亿元,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年产值达到20亿元,绿色能源产业年产值10亿元。

  第二节 做大做精矿产业

  ——大力发展环保型有色金属采选加工产业集群,培育百亿元矿产业。重点围绕黄金、银铅、钼等优势矿产,实施探、采、选、冶、加工一体化开发,拉长链条,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附加值,逐步形成以矿产产品精深加工、循环利用为特色的环保型有色金属开发加工产业集群。到2015年,全县矿产品选矿规模力争达到2万吨/日,金银铅冶炼能力达到20万吨/年,全县矿产业产值达到160亿元以上,打造中原地区颇具特色的多金属产业基地,真正把矿产业培育成县域工业主导力量。

  ——黄金产业。进一步整合资源,把优势资源集中向坤宇公司、华泰公司、君龙公司、吉家洼金矿、中扩富盈等黄金企业整合,扩大重点黄金企业矿区面积。利用洛钼集团、福建紫金、中扩集团、省地质矿产局在资金、技术上的优势,加大地质探矿力度,增加黄金储量;依托已探明资源,加紧上马坤宇公司七里坪二期250吨/日选厂、吉家洼外围1000吨/日选厂、金鸡山300吨/日选厂、中扩石寨沟金矿300吨/日选厂,到2015年,全县黄金选矿规模达到5250吨/日,黄金年产量达到5—7吨,银金属量50吨。开工建设400吨/日黄金冶炼项目、金鼎公司金银精炼项目。到“十二五”末,全县黄金工业年产值达到50亿元,其中,黄金采选企业产值18亿元,黄金冶炼、精炼产值达到32亿元。

  ——银铅产业。加大发恩德公司、锦桥公司、华威公司、金龙公司地质探矿力度,特别是加大范庄银矿、龙门店银矿、铁炉坪银铅矿及蒿坪沟、东草沟等重点矿区探矿投入,确保发恩德公司3000吨/日、锦桥1000吨/日选厂正常运行,增加银铅资源储备,同时,建设发恩德三期1000吨/日选厂,使全县银铅选矿规模达到5000吨/日,年产金属铅6万吨,金属锌3万吨,金属银300吨,到2015年,银铅采选业年产值达到30亿元。

  ——钼产业。加快完善世纪鑫泰公司相关手续,尽快使现有3000吨/日选厂实现正常生产,同时,加大融资支持,使世纪鑫泰公司加大探矿投入,增加钼矿资源储量,新开工建设世纪鑫泰三期2000吨/日选厂,使选矿总规模达到5000吨/日。加强多金属综合回收,提高企业盈利空间。到2015年,全县年产钼金属量1000吨以上,年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

  ——铜铁产业。招商引资加快富鑫公司资源整合进度,使现有1700吨/日铁选厂尽快投入生产,加大俊德虹宇公司铜矿、铁矿和小界钛铁矿探矿投入,尽快探明铜、铁、硅资源储量,开工建设俊德虹宇1000吨/日选厂和小界1500吨/日铁选厂,到2015年,使全县铜、铁选矿能力分别达到1000吨/日、4200吨/日,全县铜矿、铁矿加工业年产值达到15亿元。

  ——强化矿产品精深加工。加强资源配置,确保永宁金铅一期8万吨综合冶炼项目正常生产,同时,整合周边资源,开工建设永宁金铅二期综合冶炼厂,使全县银铅冶炼能力达到15万吨/年。依托银铅冶炼项目,开工建设55万只铅酸蓄电池项目、硫酸后续产品开发项目、年产50万吨复合肥项目,进一步拉长矿产品加工链条,提高矿产附加值。到2015年,全县银铅冶炼加工业年产值达到60亿元。

  第三节 大力培育生态能源产业

  充分发挥“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的品牌效应,加快建设崇阳电站、故县寻峪水电站,开工建设大铁沟水电站和大石涧水库,新增水电装机2万千瓦。加快大唐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进度,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3万千瓦。论证上马风力发电和槽式太阳能发电项目,新增发电装机15万千瓦以上。同时,加快洛宁核电站、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进度,争取抽水蓄能电站“十二五”后期开工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县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达到30万千瓦,年发电量14亿度,年产值力争达到10亿元以上。努力把洛宁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绿色能源基地。

  第四节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充分利用全县530万立方活立木,特别是130万立方杨木活立木以及周边地区杨木资源,促使富宁、天宁、佳美等木材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我县杨木加工基地的洼地效应,实施富宁三期、天宁三期项目。引进新上4—5家木材深加工企业,使全县木材精深加工企业年产值达到15亿元以上,着力打造中原地区最大的相框画框、装饰板材、高档家具为主的木材精深加工基地。以东汉禽业肉鸭屠宰加工为依托,建设集鸭苗孵化、饲养、饲料加工、屠宰加工、熟食加工为一体的企业集团,力争在创业板成功上市,打造全省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发展肉牛屠宰加工,“十二五”期间新上规模化肉牛深加工企业1家,以屠宰加工为龙头带动全县由畜牧大县向畜牧强县跨越。依托特色农副产品资源优势,积极谋划实施果品加工、甜玉米深加工、优质土特产综合加工等配套项目。5年内使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业年产值达到30亿元。

  第五节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产业集群

  ——充分发挥中扩玩具项目的集聚效应,吸引玩具、电子、服装加工等轻工项目落户产业集聚区。在产业集聚区内规划建设玩具电子产业园,打造全国知名、中原地区最大的玩具制造基地。

  ——积极发展制造业。围绕豫西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积极谋划实施与矿山开发配套的矿用水泵生产、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项目;依托我县农用拖车生产基础,瞄准发展现代农业的巨大市场需求,谋划实施喷灌设备、农用拖拉机生产、农用联合收割机、农用车配套设备生产项目;围绕汽车产业发展,积极争取新上一批线束仪表、电子产品等配套服务项目,提升全县制造业整体实力。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年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

  第六节 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依托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托农业资源优势,积极实施大豆深加工、番茄红素生产、无水柠檬酸生产、天然矿泉水、微生物有机肥、可降解农膜、可降解餐具、植物提取物生产等一批高技术项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依托市场需求,积极谋划发展太阳能光伏组件、节能产品、超级电容、石头造纸、通信用模块、工程塑料颗粒、高档电解铜箔、电子铝箔等高新技术项目,逐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

  专栏3 重点工业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投资主体 投资额(万元) 投产时间

  1 400吨黄金冶炼项目 紫金矿业集团 26000 2012

  2 太阳能发电项目 大唐公司 80000 2014

  3 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 浙江杭萧钢构有限公司 48000 2012

  4 大鱼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 国网新源公司 490800 2020

  5 崇阳水电站 豫西新华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13000 2012

  6 中扩玩具三期项目 香港中扩玩具有限公司 12000 2014

  7 花岗岩石材开发产业园 招商引资 100000 2014

  8 年产50万吨复合肥项目 招商引资 8000 2013

  9 果汁生产项目 洛阳湖滨食品贸易有限公司 45000 2013

  10 泰康集团产业园 深圳泰康集团 200000 2015

  11 灯饰产业园 福建闽商集团 180000 2015

  12 风力发电项目 大唐公司、中国风电集团 150000 2015 2013

  13 驾驶室生产项目 徐州新亚科技有限公司 15000 2013

  14 矿山资源勘查及地质环境治项目 省地调一队 30000 2012

  15 洛宁县第二电源项目 省电业公司 8469 2012

  第六章 加快发展服务业 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围绕繁荣市场、扩大消费、增加就业、集聚人气,全面发展服务业。以打造中部市场集群基地和晋陕豫交界地区旅游目的地为龙头引领全县服务业快速发展。到“十二五”末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要由2010年的29%提高到32%。

  第一节 大力发展旅游业,着力培育晋陕豫交界地区旅游目的地

  树立“大旅游”发展理念。主动将洛宁旅游融入全省伏牛山生态旅游大格局之中,大力发展山水生态游、乡村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和特色工业游,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力争2015年全县接待游客200万人次以上,真正把洛宁打造成晋陕豫交界地区旅游目的地和中西部著名的生态休闲旅游胜地。

  ——全县旅游定位为“洛卢高速一线牵,洛宁旅游新体验”。围绕这一定位将重点打造“一带三区”,一带即高速公路沿线精品旅游带,三区即南部山水生态旅游区、东部特色工业旅游区、北部休闲度假区。高速公路沿线精品旅游带重点是开发建设好洛河城区段、永宁湖、凤翼山生态公园、洛书苑、全宝山森林公园、禹门河休闲度假区、西子湖等沿线景观,围绕县城大力发展市场、酒店、餐饮、旅行社、旅游商品加工、文化娱乐、交通运输等配套服务业,力求在城东出口围绕县城构建全县旅游业综合服务中心,在长水出口打造“洛书苑—禹门河水库休闲度假区—全宝山森林公园”精品旅游线路,在故县出口打造“西子湖—龙泉观—沫子洞”精品景区,真正把高速公路沿线打造成我县精品旅游带。

  ——打造特色旅游区。南部山水生态旅游区,重点是以神灵寨开发为中心,结合白马涧、莲花顶、绿竹风情园、全宝山森林公园等景区开发,构建南部山水生态精品线路。东部特色工业旅游区主要是围绕产业集聚区现有企业,突出特色性、互动性,适时发展工业旅游,实现工业发展和旅游业相融合。北部休闲度假游主要是以楼梯山狩猎场为核心,加快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档次,打造全省特色旅游新亮点。努力在全县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特色景区为重点、以旅游集镇为补充的旅游产业空间布局。

  ——办好旅游节会项目。以上戈苹果采摘节和绿竹风情节2个大型节会活动为依托,加强旅游产品包装和市场营销,拓展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提升洛宁旅游影响力。抓好涧口砚凹千亩桃园、陈吴绿竹风情园、西山底现代生态农业、底张樱桃观光园、下峪乡村写生基地、上戈苹果采摘基地等六大生态示范园区建设。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加快交通、商贸、餐饮、娱乐等相关服务业发展,努力构建“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大旅游产业格局。

  专栏4 重点旅游景点建设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投资主体 投资额(万元) 投运时间

  1 洛宁县楼梯山狩猎场开发建设项目 深圳泰康集团 12000 2015

  2 神灵寨旅游景区综合开发建设项目 深圳泰康集团 30000 2015

  3 中华洛书源开发建设项目 招商引资 15000 2015

  4 洛宁县金门绿竹风情园开发建设项目 招商引资 8000 2013

  5 洛宁县故县西子湖风景区建设项目 招商引资 25000 2013

  6 洛宁县禹门河水库休闲度假村开发建设项目 招商引资 11000 2015

  7 洛宁县程家大院开发建设项目 招商引资 8000 2015

  8 洛宁县全宝山森林公园开发建设项目 招商引资 12000 2015

  第二节 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

  ——着力打造中部市场集群基地。重点抓好福建合一集团占地5000亩、总投资100亿元的中国(洛宁)中部市场集群基地建设,着力打造立足豫西辐射中部的市场集群基地。通过建设市场,聚集人气,繁荣三产,进而拉动二产,提升一产。目标是经过4到5年的发展,再造一个高水准、高起点可容纳10多万人的洛宁新城。

  ——引导和培育住房、汽车、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消费市场,加快金融保险、物流仓储、科技服务、人才培训、法律会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相互融合。适应群众多样化的消费要求,支持托幼养老、医疗保健、家政服务、职业介绍等社区服务业快速发展。积极发展面向三农的科技、信息、培训、营销等服务业,建立和完善农村综合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坚持住房市场化的基本方向,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鼓励县外有势力的房地产企业参与我县房地产开发,“十二五”期间规划新开发建设房地产面积125万平方米,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26万平方米。

  专栏5 重点服务业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投资主体 投资额 投产时间

  1 市场集群基地项目 合一集团 1000000 2015

  2 洛宁县龙泰大酒店项目 泰康集团 50000 2012

  3 房地产开发项目 招商引资 600000 2015

  4 苹果交易市场项目 招商引资 2500 2013

  5 产业集聚区物流配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招商引资 25000 2015

  第七章 全面发展农村经济 加快新农村建设

  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生态为先,按照“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生态、优质、高效、绿色农业,力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十二五”末,耕地保有量为5.565万公顷。

  第一节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一产竞争力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突出“绿色、无公害”两大发展方向,大力推广实用新技术和标准化生产,加速发展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观光农业。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进特色农业集约经营,重点围绕优质粮食、烟叶、水果、速生杨、畜牧、桑蚕、中药材、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等重点产业,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做强品牌,着力建设特色突出的“两乡三基地”。

  ——稳定粮食生产,打造全省优质粮食生产基地。用好国家扶持政策,实施好粮食核心区项目,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上,玉米面积稳定在20万亩,谷子面积稳定在10万亩,豆类面积稳定在10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每年2.6亿公斤左右。大力推广优质高产粮食新品种,农业复种指数由1.5提高到1.6,着力打造一批吨良田基地。依托市场需求,大力推广绿色、无公害种植模式,打响品牌,把洛宁打造成全省优质粮食和绿色小杂粮生产基地。

  ——坚定不移地发展生态烟叶产业,打造全国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大力引进推广烟叶育苗、种植、烘烤新技术,以新技术提高科技种烟水平,大力发展高标准生态烟叶示范区,全县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12-15万亩左右,年产量力争达到30万担,税收达到4000万元,带动烟农增收2亿元,做大做强“崤山烟叶”品牌,争当全省烟叶生产第一县。

  ——做大做强畜牧产业,打造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按照突出发展肉牛、肉羊、肉鸭、獭兔产业,稳定猪、鸡生产的总体思路,在山塬区重点发展牛、羊生产,川涧区重点发展猪鸡生产、规模育肥场和肉鸭小区,县城附近重点发展畜产品加工。在全县培育形成30万头肉牛、27万头肉羊、30万头生猪、1000万只肉鸭、300万只鸡、30万只獭兔六大特色养殖基地。“十二五”末,全县肉、蛋总产分别达到3.7万吨和2.9万吨以上。按照以龙头带基地,以养殖促加工的发展思路,在扩大养殖基地规模的同时,以肉鸭、肉牛屠宰加工为龙头,大力发展畜产品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实现洛宁由畜牧大县向畜牧强县的跨越。

  ——着力发展水果产业,打造中原绿色水果之乡。按照“区域布局、规模发展、科技兴果、打响品牌”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水果产业。苹果生产方面,要在稳步扩大东宋、城郊早熟苹果和上戈晚熟苹果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发展中熟苹果,延长洛宁苹果上市期。以金珠果、桃、大杏、西瓜为重点,大力发展时令水果种植,到“十二五”末全县金珠果面积要达到2万亩,桃园面积达到6000亩,大杏面积达到7600亩,李子面积达到2500亩,葡萄面积达到1500亩,西瓜面积达到8000亩。到“十二五”末全县以苹果为主的特色水果面积达到25万亩,着力把洛宁打造成为三季产果、四季上市的“中原绿色水果之乡”。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打造速生杨之乡。以川、涧区为主,新栽植速生杨2万亩;以山区和浅山丘陵区为主,新发展侧柏、刺槐、栎类等水土保持林和生态林20万亩;以丘陵和塬区为主发展核桃4万亩;以深山区为主完成封山育林10万亩。到“十二五”末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45.1%提高到52%,活林木蓄积量由2010年的529万立方提高到680万立方。结合植树造林,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以全县6个国有林场为主,实施林下种植中药材5万亩,散养畜禽30万只,提高林业综合效益。

  ——稳步扩大植桑推广面积,为轻工业发展提供原料。五年新发展桑田2万亩。围绕植桑养蚕,筹建蚕丝深加工企业,力争通过5年发展,把桑蚕产业培育成我县又一特色富民产业。依据市场需求,积极发展花卉苗木、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推动全县一产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加大技术和资本投入,开发培育新的蔬菜基地,以城郊、马店、赵村、涧口四个乡为主建设5000亩优质蔬菜生产基地,提高城乡居民蔬菜的自给能力;严格蔬菜生产标准,积极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切实保证生鲜蔬菜质量。

  第二节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加速发展现代农业

  加强扶持引导,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让更多农民走上特色致富路。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应对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服务社会化程度。以西山底乡现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示范,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引导各乡镇大力发展集种植、养殖、循环农业、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提升全县一产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第三节 加快新农村建设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每年硬化农村通组通户道路200公里,确保“十二五”末完成所有行政村通组、通户道路硬化任务;加强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重点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2015年每个中心村都建成一个功能完善的社区服务中心;新发展农村户用沼气5000座;完成100个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完成1000户群众异地搬迁安置,实现2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生态村创建活动,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专栏6 重点农业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投资主体 投资额 (万元)

  1 国家千亿斤粮食增产项目 财政投资 12400

  2 小麦、玉米、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财政投资 3358

  3 无公害甜玉米生产加工及小杂粮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多元投资 2800

  4 西山底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 多元投资 50000

  5 草原保护工程 财政投资 5000

  6 坡改梯农田建设项目 财政投资 16000

  7 林下经济发展项目 多元投资 3000

  8 林业生态建设 多元投资 28250

  9 烟水配套及炕房改造项目 财政投资 10000

  10 蔬菜基地建设 多元投资 5000

  11 肉牛、肉羊、肉鸭、生猪、獭兔、鸡产业化项目 企业投资 12000

  12 无公害水果基地建设 多元投资 7700

  13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国家、地方投资 6240

  14 搬迁扶贫新村建设 多元投资 8000

  15 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 多元投资 11000

  第八章 以产城融合为导向 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

  按照产城融合,产城一体的发展思路,以“四集一转”(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向城镇转移)为途径,加快我县省级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力争5年内使产业集聚区面积扩大到 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达到70家以上,年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打造形成“一区四园一集群”发展格局,即以明珠省级产业集聚区为平台,着力打造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园、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产业园、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培育形成中部市场集群基地。

  ——加大融资力度,加快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集聚区承载能力。扩展融资空间,多渠道利用社会资金投入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重点抓好区内道路、供电、通讯、供水、污水处理、供热、供气、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道路新建20公里,新建2万吨/日供水厂和2.5万吨/日污水处理厂各1座,建设标准化厂房30万平方米,进一步改善集聚区基础设施条件。同时,按照产城融合发展要求,加快区内综合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及周边廉租房、教育、文化、医疗、工商、税务、酒店、商贸等配套服务业发展,不断完善集聚区服务功能。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培育支柱产业,增强集聚区综合经济实力。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原则,大力培育园区主导产业。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重点以玩具制造、木材深加工、肉食品加工、电子产品、服装鞋帽、矿产品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等为主,围绕上下游产品,论证谋划产业配套项目,拉长产业链条,发挥滚雪球效益。使产业集聚区真正成为全县先进产业的集聚区、改革创新的实验区、现代化城市展示区和经济发展核心增长极。

  第九章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发展支撑能力

  以优化路网结构和提高水利设施防洪减灾能力为重点,加大投资和建设力度,建成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项目,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

  第一节 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十二五”期间将按照“快捷、舒畅、绿美”的发展要求,以优化结构、提高等级、完善路网为重点,构筑起内部成网、外围成环、四周放射的公路新框架,保证县城到周边县市2小时到达,到各乡镇1小时到达,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业服务经济发展水平。一是突出抓好高速公路建设。搞好协调配合,按期完成洛阳至卢氏高速公路建设任务,力争2012年底全线贯通,同步规划建设好高速引线工程;同时,积极谋划推进渑池-洛宁-栾川南北走向高速公路建设,使境内高速公路形成网络,从根本上打破制约洛宁发展的交通瓶颈。二是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三门峡至平顶山铁路过境洛宁,彻底改变洛宁不通铁路的历史。三是着力抓好干线公路改造提升。尽快完成崇阳洛河大桥及引线工程建设,规划新建古城路洛河大桥和马店洛河大桥,对长虹洛河大桥和长水洛河大桥旧桥实施拆除重建,进一步改善洛河两岸群众出行条件;开工实施长虹桥至长水桥新安虎线建设和三邓线县城至陕县界30公里、八官线县城—长水20公里大修和安虎线孟村—下峪70公里、安虎线大原—长水洛河大桥18.9公里改建工程,进一步提高全县干线公路等级。四是继续加快县乡公路建设步伐。“十二五”期间共规划建设农村公路108条,总里程1151.8公里,其中,县县畅公路5条、161.2公路,乡乡连公路7条、175.2公里,村村通公路96条、815.4公里。五是优化境内客货运站场布局,“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6个综合性客货运站场。

  第二节 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配合城中村改造和新城区开发,加快新区污水处理厂、县城供水管网、污水管网和垃圾中转站、公厕等公共设施建设,保证公共基础设施与县城开发建设相配套,并适当超前;开工实施县城集中供气、集中供热工程,规划建设城区公共绿地,逐步完成城区小街道硬化亮化工程,提高城区居民生活品质。

  第三节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建设重点是“三灌区”、“两配套”即抓好洛北、洛南、大沟口三大灌区和烟水、果水配套工程,恢复改善灌溉面积6万亩;开工建设大石涧水库烟水配套工程,完成马店吕村、上戈白河、陈吴沁口三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实施连昌河、杜洋河综合治理,保证下游防洪安全;坚持灌区与配套水利工程统筹进行规划,积极推进故县水库灌区项目前期工作,提高水利工程使用效率。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和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解决13.4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伊洛河流域洛宁项目区工程,治理水土流失70平方公里。同时,继续抓好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基本农田建设等农业项目实施,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完善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十二五”期间将新建110kv变电站2座,扩建、改造110kv变电站1座,建设输电线路110.6千米;新建35kv变电站8座,扩建、改造35kv变电站4座,线路110千米,进一步优化电网结构,提高全县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进一步完善通讯基础设施,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能力。

  专栏7 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含农业基础设施)

  序号 项目名称 投资主体 投资额(万元) 投运时间

  1 洛卢高速公路项目 省高发公司 840000 2012

  2 渑洛栾高速公路项目 政府 850000 2016

  3 三门峡至平顶山铁路项目 政府 1800000 2017

  4 省道干线公路大修、改造工程 政府 96000 2015

  5 县、乡、村路网建设项目 政府 48500 2015

  6 马店洛河大桥项目 政府 2580 2015

  7 城区道路、环卫设施建设项目 政府 12400 2015

  8 洛宁县电网升级改造项目 政府、贷款 38665 2015

  9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 政府 21000 2015

  10 城市供热项目 招商引资 35000 2013

  11 城市供气项目 招商引资 30000 2013

  12 滨河开发区综合开发建设项目 招商引资 600000 2015

  13 城中村改造项目 招商引资 180000 2015

  14 乡镇集中供水厂及管网建设 政府 9600 2015

  15 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政府、地方投资 170500 2015

  16 故县水库灌区项目 国家投资 214500 2020

  17 安全饮水项目 国家投资 6740 2015

  18 大石涧水库 国家、地方投资 14000 2013

  19 洛南、洛北灌区节水改造 国家投资 4430 2014

  20 农业节水灌溉 国家、地方投资 5000 2015

  第四篇 社会建设

  着力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认真贯彻能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构建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社会建设;坚持包容性增长发展理念,创造平等机会和环境,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十章 加快城镇化进程 构建特色城镇体系

  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以县城建设为龙头,以城镇建设为支撑,以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积极构建经济支撑有力、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健全、人居环境优美、发展协调有序的现代城镇体系。“十二五”末,城镇化率力争达到45%。

  第一节 加快县城建设步伐,增强县城带动功能

  ——拉大县城框架。“十二五”期间,县城建设的重点是在搞好老城区改造提升的同时,加快实施“东西兼顾、南北协调、两岸对应”发展战略,以拉大县城框架、扩大县城规模、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县城功能为重点,加快县城建设。目标是到“十二五”末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10年的9.7平方公里扩大12.38平方公里,力争达到1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力争由2010年的9.5万人发展到2015年的20万人左右。

  ——加快滨河新城建设。沿城区洛河段修建防洪堤坝,营造防护林带,修建橡胶拦河坝,聚集水面,新建古城路洛河大桥,推动县城跨洛河两岸发展。

  ——改善城区环境,提升县城档次。对城区内5条涧河进行综合整治,绿化美化,将防洪渠、涧河与洛河连通形成绕城水系;进一步扩大凤翼山生态园绿化规模,提高品位档次,构筑县城北部绿色屏障;实施永宁湖综合提升工程,对永宁湖周边实施高标准整体开发。

  ——加强城市路网建设。“十二五”期间计划新建京宁南路、翔梧南路、滨河大道、中扩北路、古城南路、永宁大道西段、建设路、福宁大道东段等8条城区道路,新增城区道路32.5公里;高标准完成高速公路县城出口引线工程建设,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

  ——加大城中村及城郊村改造力度。“十二五”期间计划实施王东、王西、中原、经局、王协、寨沟、西街、西关、东关等9个城中村整体改造,改造面积2500亩,着力提升县城面貌和群众生活质量;大力开发建设商住小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力争五年内县城新增住房面积200万平方米以上。

  ——加速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围绕产业集聚区发展,合理规划产业集聚区周边中小学校、幼儿园、医院、汽车站、住宅区、商贸餐饮、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以配套设施的完善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真正实现产城融合。强化城市管理,积极争创国家卫生县城和园林县城。

  第二节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引导农村居民直接进城,走跨越式的农村城市化道路。加快户籍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步伐,消除农民进城的体制性障碍;调整完善农民入城的教育、医疗、社保、就业、住房等方面制度和措施,为进城农民稳得住提供制度性保障,引导具备条件的农民群众自愿放弃责任田和宅基地,直接进入县城定居就业,力争使县城成为今后吸纳农村人口转移的主渠道。

  ——加快发展小城镇,增强小城镇聚集能力。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搞好村镇规划,加快实施乡镇政府所在地供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各乡镇公共服务承载能力;逐步实施乡镇学校、卫生院等公益设施改造,提升公益事业保障水平;加快发展乡镇经济,尽快形成一批以工矿业、商贸、旅游为主导的特色名镇,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向小城镇集聚。重点加快下峪、上戈、河底、兴华四个建制镇发展步伐,稳步推进撤乡建镇,增强小城镇集聚能力,充分发挥城镇连接城乡的关键节点作用,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十一章 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认真贯彻能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积极利用倒逼机制,着力推动节能减排,积极实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增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节 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按照有限、有序、有偿开发的原则,加强对能源、土地、淡水、矿产等各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充分发挥我县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第二节加强环境保护,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从源头杜绝污染项目入驻。突出抓好矿区生态恢复、工业污染防治、水污染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置、规模养殖场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确保全县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新建中水回用工程和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稳步推进乡镇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建设,通过治污设施的建成投用,确保全县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结合新农村建设,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创建活动,使我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构筑林业生态大县,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助推洛宁发展的最重要动力,争创省级“生态模范县”。

  专栏8 重点生态环保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投资主体 投资额(万元) 投运时间

  1 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 国家投资 5500 2013

  2 洛宁县中水回用项目 国家投资 3000 2012

  3 乡镇垃圾处理场建设 国家投资 4800 2015

  4 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工程 国家投资 8000 2015

  5 废弃矿山、尾矿库、高速路等生态恢复项目 国家投资 11000 2015

  6 村庄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国家投资 1975 2014

  7 环境保护基础能力建设项目 国家投资 1304 2015

  8 生态村及乡镇创建工程 国家投资 1000 2015

  9 畜禽养殖业粪污综合整治工程 国家投资、自筹 7000 2014

  10 林业生态建设项目 国家投资 28250 2015

  第十二章 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重点解决好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群众就医等关系民生发展的突出问题,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县人民。

  第一节 优先发展教育

  整合教育资源,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集中实施一批教育基础设施项目,全面改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促进我县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全面发展基础教育,大力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稳步发展职业教育。“十二五”期间计划新建项目学校15所,扩建项目学校31所,新增校舍面积31.4万平方米。一是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在城区规划新建县直第二幼儿园、县直第三幼儿园、城关镇中心幼儿园、回族镇中心幼儿园等4所幼儿园,使城区在院幼儿达到8000人,缓解城区适龄幼儿入园难问题;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逐步增加乡镇公办幼儿园数量。二是全面发展基础教育。突出抓好城区中小学建设。城区小学建设方面,新建城区第四实验小学、第五实验小学和城关镇中心小学等3所小学,扩建实验一小、实验二小、实验三小、王东小学、王西小学和东城小学等6所小学,使城区小学在校生规模达到2万人;初中建设方面,新建城区第三实验中学,扩建实验一中、实验二中、王东中学、王西中学、东关中学、西街中学等6所初中,使城区初中在校生规模达到13000人。乡镇中小学建设方面完成河底镇中心小学、小界乡初级中学等17所中小学扩建。三是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实施一高中、洛宁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扩建,力争2015年全县高中教育在校生达到1万人。四是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实施洛宁县聋哑学校扩建,提高特殊教育办学水平。五是集中开展危房改造、抗震加固工程,基本实现中小学校舍安全达标。六是落实民办学校各项政策,规范民办教育行为,提高管理水平。七是优化教师结构,搞好优秀人才引进,不断提高洛宁教育教学水平。

  第二节 多渠道扩大就业

  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十二五”期间新增就业8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较低水平。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从组织结构、技能培训、劳务信息、权益保障等方面为劳务人员提供服务,引导更多的农民走出农村。

  第三节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坚持以公立医院为主导,非公立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办医原则,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好县医院内科综合大楼新建、中医院整体搬迁、卫生监督中心建设、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等9大项目,力争县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规模,保健院达到二级乙等妇幼保健院规模。加大农村医疗设施建设力度,到2015年所有行政村建立标准化卫生室。在全县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卫生监督等专业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进一步扩大新农合覆盖面,提高补贴标准,基本满足农民医疗保健需求,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第四节 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同步发展,在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速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末18个乡镇都要建设好1个标准文化站,388个行政村都要建立农家书屋;搞好洛宁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和休闲娱乐中心建设,在城区高标准规划建设1-3家星级影院,尽快形成一批综合性文化设施,满足广大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社区和农村中小学为重点,抓好未成年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以网吧及娱乐场所整治为重点,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速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发展节会文化、文化旅游、文艺演出、文化体育、广播影视、书画及艺术品等主导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业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充分发掘洛书文化、仓颉文化、绿竹文化等资源优势,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提升,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园区。继续开展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重视发展体育事业,规划在每个城市社区和行政村建设一个设施相对完善的健身活动场所。

  第五节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加快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相衔接,基本覆盖城乡居民的保障体系。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继续做好双拥优抚保障工作,认真做好对老弱病残和农民工等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法律援助工作,努力做到应援尽援。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建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设施和残疾人康复中心。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建设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和气象科技园,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水平。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力度,解决城市困难群体和进城农民工居住问题。

  第六节 做好人口计生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重视区域人口均衡发展,加强对人口流动的引导、管理和服务。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第七节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深化基层民主改革,依法保障人民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力。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加强妇联、共青团、工会工作,大力支持驻军部队建设,积极开展拥军优属活动,推进军民共建;加强对权力的约束和监督,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城乡创建工作,构建和谐洛宁。

  第八节 打造“平安洛宁”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确保安全生产一条底线,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特、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应急保障体系,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健全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认真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促进司法公正,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教育,努力提高公民法制素养,积极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构建平安洛宁。

  专栏9 重点社会事业建设项目

  一 教育方面

  中等职业教育:新建洛宁县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一所。

  高中教育:扩建洛宁县第一高级中学及洛宁高级中学2所。

  初中教育:新建1所,扩建14所。其中城区新建洛宁县第三实验中学;扩建洛宁县实验一中、实验二中、东关中学、西街中学、王东中学、王西中学6所中学。

  小学教育:新建3所,扩建15所。其中,城区新建洛宁县第四实验小学、第五实验小学、城关镇中心小学3所;扩建洛宁县实验一小、实验二小、王协小学、东城小学、王东小学、王西小学6所。

  幼儿教育:新建10所,其中,城区新建洛宁县第二幼儿园、第三幼儿园、城关镇中心幼儿园、回族镇中心幼儿园4所。

  二 卫生方面

  洛宁县医院内科楼、中医院整体搬迁、妇幼保健院病房楼建设、卫生监督中心综合业务楼、地方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楼、医疗废旧物处理中心、精神病专科医院、乡镇卫生院病房楼及村卫生室建设项目等12项。

  三 文化(文物、广电)设施项目

  洛宁县档案馆、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农村书屋、科技推广中心、古建筑保护及开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13项

  四 体育设施项目

  洛宁县室内综合性健身中心

  五 计划生育项目

  新建乡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2所

  六 民政项目

  洛宁县中心养老院、乡镇敬老院改扩建、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退伍军人疗养迁建项目等共计18项

  七、 其它项目

  洛宁县公共就业服务中心、气象科技园等4项。

  第五篇 保障措施

  第十三章 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大力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经营机制转换,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进行政体制改革,逐步消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继续实施对外开放战略,扩大对外贸易和合作范围,增大外资规模,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的环境,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不断提供新动力。

  第一节 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全民创业,不断壮大非公有制经济规模。稳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及事业单位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推进财政金融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财政支出在公共服务中的主导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完善政府性融资平台、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建设,改善金融环境,破解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加强创新型人才体系建设,抓住培养、引进、使用三个关键环节,着力建设党政人才、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四支人才队伍,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明确政府机关履行经济社会发展职能的“6+1”考评机制,“6”即科学发展指标考评、公众安全感指标考评、环境创优指标考评、效能提升指标考评、重点企业发展指标考评、安全生产工作考评;“1”即解决群众诉求机制。要长期坚持,不仅依靠法定数据,更要依靠民意。

  第二节 解放思想,扩大开放

  把扩大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主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措施,全方位开放、全民动员,全力招商。紧盯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产业转移动向,突出以诚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重点围绕矿产开发、清洁能源、特色农业、旅游开发、服务业发展等产业,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经济区等沿海地区的联系与合作,积极承接产业链或产业集群整体转移。加强引导支持,吸引洛宁籍在外创业人员、成功人士踊跃回乡创业。坚持招商引资与引进技术、人才、管理、信息相结合,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有实力的战略合作者。进一步改进服务,优化投资环境,以良好的环境吸引更多客商到洛宁投资创业。在抓好社会资金引进的同时,抓住国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大对农村及民生投入的大好机遇,千方百计争取更多的政策性资金和项目落户洛宁。在坚持引进来的同时,大胆走出去,积极开拓市场,提高我县优势产品的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第十四章 完善规划实施的配套政策及措施

  本规划制定的目标和任务,需要县属各部门、全县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共同努力来完成,各乡(镇)政府和各个产业主管部门要制定好本区域、本产业的发展规划,正确履行职责,调控引导社会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公共资源,保证规划顺利实现。

  第一节 完善配套政策

  “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需要各项政策措施的保障和支持,对于国家、省、市已颁布实施的政策措施要认真贯彻执行,用足用好;梳理地方管辖权限内的政策法规,尽力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采取措施,打击不正当竞争,营造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的区域环境。

  ——根据公共财政服从和服务于公共政策的原则,按照公共财政资源配置的重点要转到为全县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方向,要合理划分政府间的事权,合理界定财政支出范围。公共财政安排的优先领域是:城乡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农业科技推广、职业教育、农村劳动力培训、促进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公共文化、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

  ——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完善和制定鼓励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促进科技发展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文化体制改革,以及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其他产业健康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在全县经济发展和财力增加的基础上,逐步增加政府投资改善民生的规模,完善政府投资管理体制,整合政府投资,改进投资方式,加强项目监督管理,提高财政投资效率。

  ——加强和改进政府的产业政策引导工作,增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提升、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统筹。协调信贷、土地、环保、安全、科技等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配合,采用经济手段促进产业发展。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和薄弱环节的扶持。按照适度紧缩原则调控高耗能产业规模,控制生产能力盲目扩张,限制高污染产业发展,严格控制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实施名牌战略,推动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积极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壮大并参与对国有企业的改组。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技术,坚决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企业。

  第二节 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

  ——本规划提出的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方向,利用外资及对外贸易等发展指标,是对市场主体的导向,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施,各级政府要维护市场公开、公平竞争,打破地方分割和部门保护,不得干预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不得干预市场机制正常运行。

  ——本规划确定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城镇化进程和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点任务,主要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努力实现。政府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完善政策法规,为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营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国有企事业单位要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

  ——本规划确定的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促进就业、减少贫困、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公共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的任务,是政府为提高社会发展水平的庄严承诺,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合理高效运用公共资源全力完成。

  ——本规划提出的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社会建设和管理的要求,主要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等法律手段,并辅之以经济手段来落实。

  ——中长期规划与年度规划相配合。洛宁县“十二五”规划主要是阐明县委、县政府对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全县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是制定年度计划的依据。年度计划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五年规划中期的修订也要视年度规划的执行情况和分析作判断,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认真制定好今后五年的分年度计划。

  “十二五”规划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阶段的纲领性规划,全县人民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真学实干,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实现“福民强县”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