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亮相全省新闻发布会!咱县委书记这么说……
11月1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召开产业扶贫专场新闻发布会,洛阳市洛宁县作为唯一一个产业扶贫工作先进代表参加新闻发布会。
省扶贫办主任史秉锐在谈到产业扶贫时,以洛阳市洛宁县“五金”产业扶贫模式为例,指出“产业扶贫已经成为覆盖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可持续性最强的扶贫举措”。
在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记者提问到“近年来,洛宁县在持续推动产业扶贫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成效?您又有什么感想和体会”时,洛阳市洛宁县县委书记张献宇答复:洛宁作为豫西山区典型农业县,从1984年戴上贫困县帽子,到2019年5月9日省政府宣布“脱贫摘帽”,历时35年。做为贫困程度相对较深,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县,之所以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关键的就是扛牢政治责任,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牢记“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把握“精准”要义,坚持“一沟一产业、一域一特色”理念,结合自身资源禀赋,走出了一条以发展金果、金鸡、金牛、金叶、金融“五金扶贫”为主的产业扶贫发展之路。比如,近年来,我县先后打造了罗岭乡爱和小镇、罗岭乡玄沪河洛书小镇、赵村镇牡丹康养小镇等5条沟域经济示范带,创建了“上戈苹果”“马店金珠沙梨”“德青源鸡蛋”“崤山牌烟叶”“科尔沁肉牛”等一批特色品牌,产业收入占贫困群众收入的比重持续提升,目前全县15419户建档立卡户收入从2016年的3660元增加到16706元,年均增幅71.2%。
在扶贫产业发展方面,经过近5年的持续优化,洛宁的“五金扶贫”产业模式已经从选准产业的1.0版升级到质量升级的2.0版:一是规模效益升级。引进了海升、德青源等知名龙头企业31家,苹果、金珠沙梨、烟叶种植面积持续扩大,黄牛和羊的存栏量已达14.3万头。二是技术品牌升级。坚持走科技品牌强农之路,成功创建“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被确定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三是产业链条升级。紧盯农头工尾,发挥“产品销售”的引领作用,实现全产业链发展。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的重大考验,我们通过“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模式,累计销售扶贫产品9992.69万元,切实帮助贫困群众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四是带贫模式升级。探索建立了“直接务工、服务合作、辐射带动、共建共享、滚动增收、资产收益”六大带贫模式,贫困群众在扶贫项目中持续受益。五是金融服务升级。构建普惠授信体系,推动金融与产业有效融合,提升农业产业发展带动能力,历史放款已达8.39亿元16024人,切实发挥了金融对扶贫产业的撬动作用。
洛宁虽然摘帽了,但我们深知脱贫不是终点站,追求美好生活才是永远的进行时。下一步,我们将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强力打造“五金扶贫产业”3.0版本,努力向着规模效益更大、技术品牌更优,带动能力更强,产业链条更全,金融服务更优的方向迈进,确保脱贫成色更足、让小康底色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