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县镇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一是周密安排,全力做好档案资料工作。组织包村干部及村两委干部80余人,组成12支脱贫工作队,进一步修改完善精准脱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做到“八个准”(即:对象识别认定准、家庭情况核实准、致贫原因分析准、计划措施制定准、扶贫政策落实准、人均收支核查准、对象进出录入准、台账进度记录准);开展“三看、三问、四核”行动(即:看饮水、看住房、看粮食,了解掌握家庭整体情况;问产业、问打工、问收入,算家庭收入;核实有无辍学学生、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否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否参加技能培训);如实填写到户脱贫“三本账”(脱贫计划、帮扶措施、工作台帐)。实地入户走访900户,发放各类表册2000多份。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采集、谁负责”的原则,健全完善大数据平台信息采录,进一步压实分管领导和帮扶干部的责任,确保工作责任到人、信息更新及时、数据录入准确、平台运行规范。
二是细化措施,扎实做好进出识别认定工作。严格按照贫困人口进出识别程序,进一步明确贫困户、脱贫验收的指标和脱贫目标值,逐项逐户逐人查漏补缺,梳理扶贫措施,完善相关资料,并客观反映到大数据管理平台和台账资料中,切实做到扶贫底数清、验收标准清、考核口径清,做到贫困户能进能出的精准识别。新增贫困户109户,退出贫困户141户,实现了能进能出,动态管理。
三是因村制宜,多措并举开展造血扶贫。采取项目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整合各类产业扶贫政策资金,实现“一村一品”,聚焦发力,集中突破。建立互助社+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在窑瓦、高原、北窑、寻峪等村发展农家乐扶贫;在岭南、隍城、焦子河、南原、言里等村发展烟叶种植扶贫;在东庄、竹园、西岭等发展林果种植扶贫;在焦子河、隍城发展肉牛养殖扶贫、在窑瓦、焦子河发展光伏扶贫、在窑瓦、寻峪对闲置土地资源整合扶贫等。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力争利用2017-2019三年时间,使所有有劳动能力、有贷款意愿和有一定还款能力的贫困户享受到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实现贫困户“贷到款、用得好、收的回、能致富”的目标。
四是实施能人助推精准扶贫工程,助力脱贫攻坚。通过各方联系,给故县成功人士发脱贫攻坚公开信,协调各村致富能人32名,根据自身特长和贫困户需求,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制定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建设各村建立北京、西安、苏州、广州、郑州、洛阳等保安、养殖、纺织、餐饮等能人外出务工基地建设,吸纳劳动力就业;实施能人农家乐示范带动,实施能人养蜂、养羊技术指导等带动项目,依托修建故县水库时,能人与水电部十一局的良好关系,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实施能人带动效应。
五是推进党员干部联带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每个村贫困户都明确了镇村干部联带和帮扶责任,结对帮扶590多户贫困户,帮助贫困户出点子、想办法,提供信息、技术,协调落实惠农惠民政策和具体事务,逐步构建起了党政主导、社会帮扶、多方参与的扶贫开发新格局。
六是创优精准脱贫的良好环境,提振贫困户减贫脱贫的信心。以五创三提升(创建国家级旅游名镇、国家级卫生乡镇、国家级健康小镇省级沟域经济示范镇、市级文明村镇,提升形象、提升品位、提升知名度)为抓手,成立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制定下发整治方案,明确重点整治任务、责任人和整治时限,指导各村制定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对重点区域、重要路段环境卫生整治实行集中整治、销号作业。投资50万元以上用于环境卫生整治和村容路貌治理,通过定期督查和平时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村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记录在册,纳入年终考核。(故县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