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教育局:传承竹乡文化 推进剪纸艺术进课堂
洛宁剪纸艺术在老一辈艺术家李笑白、李滔父子和张秀琴等民间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下,做到了国内知名还多次走向国外办展,且成功申请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对民间剪纸艺术传承断层现象,洛宁县政协委员张秀琴提出了“剪纸艺术进课堂”的议案,洛宁县教育局亦大力提倡在艺术教育中发掘民间艺术文化、完善校本教材特色课程开展、创建洛宁教育之特色学校。
红梅报春、洛水冰融,洛宁县城郊乡王协小学在新学期伊始就确立了艺术教育特色立校、特色强校的办校理念,学校选定以剪纸和书法为特色教育的星级学校创建方略,在教学常规中坚持做好“两课一沙龙”(美术课、社团课、教师艺术沙龙),认真落实剪纸艺术进课堂的教学工作,成立了“王协小学艺术教育教研组”,并设立专任的剪纸教师进行上课,传承竹乡文化,推进剪纸艺术进课堂。
2月23日,洛宁县城郊乡王协小学开办新学期艺术第一课,请本校艺术教师李小琼对63班学生进行了“剪纸艺术进课堂,新春剪窗花豫西地区民风民俗艺术教育”。此项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浸润竹乡文化的同时,锻炼了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促进学生了审美情趣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该校艺术教师杨海波、李小琼,在教学之余还认真申报“洛宁剪纸在教育教学中的探索”课题研究,并联络课题组有关人员利用寒假时间,深入到豫西山区陕县地坑院、灵宝函谷关、卢氏洛水畔走访了民间剪纸艺人任孟仓、王蓬草、廉正义、张秀琴等民间艺术家,感悟河洛文化之魂,传承河洛艺术家们痴心追梦的民间剪纸之路;学以致用,他们把采风收集到的民间剪纸文化应用在课堂教学之中,分享给竹乡莘莘学子们,努力做好民间剪纸艺术传承方式除师徒传承、家族传承外,师生传承的积极探索和尝试。
发掘竹乡文化、弘扬竹乡文化、传承竹乡文化,洛宁县城郊乡王协小学大力推进落实剪纸艺术进课堂,让洛宁更多的艺术教师和莘莘学子们走进民间艺术、感悟民间艺术,让剪纸艺术进课堂成为竹乡洛宁又一张崭新的教育名片。(洛宁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