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洛宁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洛阳日报》2016年7月20日第七版
转型跨越 奋力打造“实力洛宁”
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7月14日至16日,中国共产党洛宁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县会议中心胜利召开。会上,张献宇代表中国共产党洛宁县第十一届委员会作了题为《践行新理念 推动新发展 为加快实现“实力洛宁”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并号召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凝心聚力,进一步践行新理念,推动新发展,切实担当起打造“实力洛宁”的历史使命,共同谱写新时期新阶段洛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光辉篇章。
16日下午,中国共产党洛宁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第三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县委领导班子。新当选的洛宁县第十二届县委常委是:张献宇、周东柯、李新安、张俊强、赵红艺、张杰、王烨、张根苗、买允健、赵玉勋、李春光。张献宇当选为中国共产党洛宁县第十二届委员会书记,周东柯、李新安当选为副书记。
当日下午,中国共产党洛宁县第十二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张俊强为中国共产党洛宁县第十二届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张宝贵、段新朋为副书记。
五年回眸
砥砺奋进 竹乡大地美丽嬗变
2015年,洛宁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8.3亿元;完成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7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0.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23元,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在全省2015年度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中位居第5,被省委、省政府评为“2015年度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先进县(市)”。
●亮点一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近两倍,紫金、金龙、阿帕奇、中建材、中广核等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落户。
●亮点二 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产业集聚区晋升为省级“一星级产业集聚区”;金融服务、商贸物流和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不断壮大。
●亮点三 农业产业华丽转身。培育形成林、烟、果、牧、粮等在国家、省、市有影响的特色富民产业,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示范县”“国家无公害水果基地县”“全国林业生态县”“全国烟叶生产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亮点四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累计实施重点县城建设项目89项,完成投资82.3亿元。新建、改建福宁大道、新宁大道、翔梧南路、文昌路等主要道路10余条,凤翼山生态公园、滨河公园、城区集中供气供暖等一大批现代城市功能性设施相继建成投用。
●亮点五 交通网络快捷通达。建成崇阳洛河大桥、马店洛河大桥,实现了洛河南北干线交通大循环;首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蒙西—华中铁路洛宁段开工建设,结束了洛宁县不通高速、不通铁路的历史。
●亮点六 脱贫攻坚精准有力。全县累计脱贫12376户45793人,被评为“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新建、改建学校263所,成为“全国新教育实验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72亿元,实现新增就业1.7万余人;“五位一体”困境儿童救助模式引起全国关注,被确定为“全国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试点县”“全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县”和“全国困境儿童涉外送养试点县”;新农合参合率达99.8%;新增保障性住房3200套。
五年展望
转型跨越 开启“实力洛宁”建设新征程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抓好“脱贫攻坚、工业集聚、农业增效、城乡统筹、生态建设、民生改善”六大发展重点,奋力打造“实力洛宁”,努力在全市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中有更大担当、更大作为。
五大目标: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
民生项目财政支出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群众生活显著改善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9%,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
率先实现整体脱贫,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18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三年脱贫、五年小康”。
率先树立绿色品牌,生态文明有效提升
全县森林覆盖率超过53%,空气和水质量达标率位居全省县域前列;有机农业等绿色循环经济占GDP比重在24%以上,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和国家级生态县。
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发展保障坚强有力
七项举措:
加快发展新型工业,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力争通过5年奋斗,着力培育1个百亿元级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业、2个50亿元级名优家居、新能源汽车产业和3个30亿元级绿色食品、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特色产业;科学协调布局产业发展,晋升省级二星产业集聚区,着力形成核心引领、板块联动、多点支撑的发展态势。
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着力建设现代农业强县
到“十三五”末,全县有机农产品种植基地面积达到6.8万亩,产值18.59亿元;有机农产品加工率达到10%,产值6.2亿元;有机认证产品超过50个,努力争创一批“中国品牌”“河南品牌”。
突出旅游带动作用,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到“十三五”末,建设5A级景区1家、3A级以上景区5家,年接待游客6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服务业收入达到105亿元,争创“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真正把洛宁打造成特色鲜明、别具一格的度假养生旅游目的地。
积极推动城乡统筹,着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到“十三五”末,形成中心城区、特色城镇、美丽乡村“三级联动”的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力争城镇化率达到45%。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着力保持经济发展蓬勃活力
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名优家居、清洁能源、旅游度假和高端创新等五大产业。到“十三五”末,组建省级科技创业中心2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13家、企业研发中心10家;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0亿元,扶持1万人创业,带动3.5万人就业。
强化基础支撑建设,着力厚植发展新优势
到“十三五”末,着力形成“两纵一横”铁路网和“十字交会”高速网,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重要节点。森林覆盖率超过53%。
更加重视民生改善,着力发展社会事业
到“十三五”末,新建中小学22所,改扩建学校198所,建成洛宁县职业教育中心;完成中医院、保健院、疾控中心实验室等重点项目;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8%;新增就业2万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以上;养老服务、困境儿童福利等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 (张光杰 赵笑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