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扎实推进春季动物集中免疫工作
时间:2015-03-20 00:00
来源:本站
按照上级要求,近日,县政府召开全县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议,要求各乡(镇)及县直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组织、采取七项措施扎实推进。
一是推行“免疫程序化、工作制度化、队伍专业化、行为规范化”的防疫模式。全县推行各乡(镇)动物防疫专业队逐村推进、村防疫员查漏补免,免疫注射、卡标、建档同步进行的“三化”防疫模式,提高了防疫进度和质量。
二是推行动物免疫公开服务承诺制度。健全以落实明白栏、免疫固定日、签定防疫服务合同,绩效工资等为内容的动物免疫公开服务承诺制度,使防疫专业队,责、权、利明确,调动了防疫人员积极性,促进了动物免疫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是强化督导机制,严格免疫工作验收制度。实行了“四包、二督、一查”防疫督导工作机制。“四包”即县有畜牧局领导包片,技术人员包乡,乡有领导包片,片有乡干包村;“二督”即县畜牧局巡回督导,包乡技术人员一线全方位督导;“一查”即普防结束后严格落实以监测抗体水平为主的检查验收评比制度。
四是加强规模养殖场免疫监管,落实法人责任。狠抓了规模养殖场监管,坚持联系制度和月巡视制度,畜牧系统技术人员分包规模养殖场,监管人员每月至少一次到养殖场监管指导日常工作,做到规模养殖场疫苗发放到位、技术指导到位、免疫监督到位、责任书签订到位,实现免疫前宣传、培训,免疫时技术指导,免疫后抗体监测、免疫档案监管等全程服务。严格落实防疫制度、疫情报告制度、检疫监测制度及疫情处置制度,规范填写监管记录,完善规模养殖场档案,使规模养殖场防疫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五是加强防疫队伍建设,科学实施免疫。加强技术培训,今年全县将组织培训防疫员共400人次,为科学实施免疫提供了技术保障。加大防疫经费投入,及时兑现防疫员工资,确保防疫队伍稳定。
六是强化免疫示范村建设工作。各乡(镇)公路沿线村及养殖密集村,按照“示范村标准”加强优势兵力,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免疫注射,免疫率、标识率要达到了100%,免疫档案填写规范,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七是加强冷链建设和疫苗管理工作。强化县乡冷链建设,提高疫苗保管储运能力,完善疫苗管理制度,规范填写疫苗储存、领取发放记录,建立健全疫苗管理台账,确保疫苗使用安全有效。
截至3月18日,18个乡(镇)都相继召开了春季动物集中免疫动员会,对参防的205名工作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购置配发了耳钳、耳标、注射器、针头、疫苗等防疫物资,免疫注射工作相继展开,全县计划4月10日前完成集中免疫任务。(县畜牧局)
一是推行“免疫程序化、工作制度化、队伍专业化、行为规范化”的防疫模式。全县推行各乡(镇)动物防疫专业队逐村推进、村防疫员查漏补免,免疫注射、卡标、建档同步进行的“三化”防疫模式,提高了防疫进度和质量。
二是推行动物免疫公开服务承诺制度。健全以落实明白栏、免疫固定日、签定防疫服务合同,绩效工资等为内容的动物免疫公开服务承诺制度,使防疫专业队,责、权、利明确,调动了防疫人员积极性,促进了动物免疫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是强化督导机制,严格免疫工作验收制度。实行了“四包、二督、一查”防疫督导工作机制。“四包”即县有畜牧局领导包片,技术人员包乡,乡有领导包片,片有乡干包村;“二督”即县畜牧局巡回督导,包乡技术人员一线全方位督导;“一查”即普防结束后严格落实以监测抗体水平为主的检查验收评比制度。
四是加强规模养殖场免疫监管,落实法人责任。狠抓了规模养殖场监管,坚持联系制度和月巡视制度,畜牧系统技术人员分包规模养殖场,监管人员每月至少一次到养殖场监管指导日常工作,做到规模养殖场疫苗发放到位、技术指导到位、免疫监督到位、责任书签订到位,实现免疫前宣传、培训,免疫时技术指导,免疫后抗体监测、免疫档案监管等全程服务。严格落实防疫制度、疫情报告制度、检疫监测制度及疫情处置制度,规范填写监管记录,完善规模养殖场档案,使规模养殖场防疫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五是加强防疫队伍建设,科学实施免疫。加强技术培训,今年全县将组织培训防疫员共400人次,为科学实施免疫提供了技术保障。加大防疫经费投入,及时兑现防疫员工资,确保防疫队伍稳定。
六是强化免疫示范村建设工作。各乡(镇)公路沿线村及养殖密集村,按照“示范村标准”加强优势兵力,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免疫注射,免疫率、标识率要达到了100%,免疫档案填写规范,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七是加强冷链建设和疫苗管理工作。强化县乡冷链建设,提高疫苗保管储运能力,完善疫苗管理制度,规范填写疫苗储存、领取发放记录,建立健全疫苗管理台账,确保疫苗使用安全有效。
截至3月18日,18个乡(镇)都相继召开了春季动物集中免疫动员会,对参防的205名工作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购置配发了耳钳、耳标、注射器、针头、疫苗等防疫物资,免疫注射工作相继展开,全县计划4月10日前完成集中免疫任务。(县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