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开幕
时间:2014-02-14 18:42
来源:本站
2014年2月14日8时30分,洛宁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开幕。开幕式由大会执行主席、主席团常务主席刘永林主持。全县199名人大代表出席会议,出席政协洛宁县第九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政协委员、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列席了会议。
县委副书记、县长张献宇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预计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53亿元,同比增长9.6%,高于全市增速2.6个百分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亿元,同比增长2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5亿元,增长15.1%。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0.25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58亿元,同比增长16.8%,高于全市增速2.8个百分点;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7亿元,同比增长13.4%,高于全市增速5.3个百分点。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年财政民生支出14.45亿元,同比增长8%。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8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239元,分别增长12.6%和11.2%。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2.9亿元,比年初增加8.5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6.7亿元,比年初增加6.7亿元。
2014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中央、省、市系列会议精神,以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为总要求,以提速增量、提质增效为总目标,着力扩大开放招商、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整合配置资源、着力培育主导产业、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不断增创优势、激发活力、强化保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2014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更加注重开放招商增创发展活力。坚持把开放招商作为加快发展的主战略,进一步明确导向、创新机制、激发活力,谋求突破。以专业园区为依托,支持东宋、西山底、长水、河底等有条件的乡镇先行先试,引进企业落户,吸纳农民就业,促进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全年争取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40个以上,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25亿元、境外资金5000万美元以上。
(二)更加注重项目建设蓄积发展后劲。重点抓好总投资131亿元的104个千万元以上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东汉产业园、新宁大道扩建等37个在建项目,争取投资2.7亿元的民生药业中药制品、投资2.5亿元的新型建筑模板加工、投资8000万元的邮政百泉物流配货中心等67个项目及早开工,全年完成投资46亿元以上。投资3亿元,开工建设产业集聚区洛南污水管网、10千伏电力开闭所等项目,新建园区路网3公里、标准化厂房3万平方米,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产业集聚区承载能力。全年围绕主导产业新入驻超亿元项目8家以上,进一步增强园区集聚效应。
(三)更加注重工业转型提升发展质量。全年计划实施43个千万元以上工业结构调整项目,年内完成投资24亿元,新增产能30亿元以上。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成长性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努力培育产值超亿元企业20家以上、产值超10亿元企业5家以上,确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00亿元、工业增加值50亿元,实现利润10亿元。
(四)更加注重现代农业彰显发展特色,推动洛宁由传统农业大县向新型的特色农业强县迈进。一是科学谋划区域化布局,打破乡镇界限,统筹搞好产业布局规划,培育集中连片、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带。突出总投资5.2亿元的海升现代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项目的带动效应,建设优质苹果产业带。坚持质量兴烟,确保全年完成收购量16.2万担以上,实现税收4000万元、烟农收入2亿元以上。继续实施大地披绿行动计划,高标准完成生态造林10万亩。二是积极实施集约化生产。巩固提升“上戈”红富士品牌,打造一批省级乃至国家级知名品牌。三是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快建设总投资1.2亿元的福全来食品加工等项目。四是深入开展一体化扶贫,完成1000户山区贫困群众易地搬迁等任务,实现9000人以上稳定脱贫。
(五)更加注重城乡统筹构建发展载体。一是优化城镇布局。全县新型城镇化总体布局是:“一心、二区、三层次”,“一心”即突出县城中心地位;“二区”即培育长水综合产业发展区、故县特色旅游休闲度假区;“三层次”即以河底、东宋、上戈、西山底等中心镇为主体,以马店、小界、罗岭、下峪、兴华、底张、赵村等小城镇相呼应,以各具特色的“美好乡村”和中心村为补充,多点辐射带动、互动互补发展。二是完善县城功能。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保障性住房、城市功能配套等重点城建提升项目,年内完成投资8亿元以上。开展县城交通秩序、市容环境专项整治。三是发展中小城镇。编制完善小城镇和“美好乡村”建设规划,抓好长水、在礼2个“同心”社区续建,使群众早日搬迁入住。
(六)更加注重三产带动拓宽发展路径。依托全县旅游总体规划,突出“历史文化、山水生态”特色,加快实施神灵寨景区5A级提升改造工程,积极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抓紧启动总投资3.5亿元的洛阳三彩(国际)陶艺村、总投资5000万美元的罗岭香山寺等项目前期筹备;突出地域风情,精心培育涧口砚凹桃花观赏、小界槐花长廊、下峪写生基地等一批乡村主题旅游亮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设立村镇银行、洛阳银行洛宁支行,积极推进农信社组建农商行,支持鼓励证券、保险业在洛宁设立分支机构。
(七)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强化发展支撑。实施好总投资10亿元的8项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拓宽改造干线公路115公里,新修农村公路75公里,提升城乡交通通行水平。创造有利条件,深入考察论证,积极推进实施铁路、通用航空项目前期工作,构建综合交通网络。投资3.1亿元,实施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一期、大石涧水源工程、10万亩土地整理二期等项目;实施总投资1亿元的110千伏陈吴输变电工程、1条35千伏和22条10千伏线路网改项目,提升电力“双回路”安全保障水平。投资1.3亿元,铺设通信管道,架设光缆线路,建设4G信号基站,实现18个乡镇街道、城镇小区、重要行政村宽带业务和4G信号全覆盖。
(八)更加注重民生改善体现发展成果。全年投入财政资金15亿元以上。健全完善保障体系。投资4094万元开工建设公租房460套,争取农村危房改造资金1000万元以上,持续改善城乡群众居住条件。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000万元以上,支持1300人创业,带动4200人就业。投资5700万元,实施一高中扩建一期等重点项目;完成总投资1.16亿元的2所新宇学校建设,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尽快完成卫生监督中心和急救指挥中心项目建设;投资1300万元,完成4个乡镇卫生院病房楼、2个乡镇卫生院职工周转宿舍楼、20个乡镇卫生院取暖工程。抓好总投资5600万元的县文化综合中心建设,完成4个乡镇文化站、200个行政村文化大院提升工程。启动实施“省级生态县”创建活动,年内完成4个省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村、10个市级生态村创建任务。(县文广新局 马玉宝)
县委副书记、县长张献宇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预计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53亿元,同比增长9.6%,高于全市增速2.6个百分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亿元,同比增长2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5亿元,增长15.1%。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0.25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58亿元,同比增长16.8%,高于全市增速2.8个百分点;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7亿元,同比增长13.4%,高于全市增速5.3个百分点。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年财政民生支出14.45亿元,同比增长8%。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8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239元,分别增长12.6%和11.2%。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2.9亿元,比年初增加8.5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6.7亿元,比年初增加6.7亿元。
2014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中央、省、市系列会议精神,以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为总要求,以提速增量、提质增效为总目标,着力扩大开放招商、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整合配置资源、着力培育主导产业、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不断增创优势、激发活力、强化保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2014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更加注重开放招商增创发展活力。坚持把开放招商作为加快发展的主战略,进一步明确导向、创新机制、激发活力,谋求突破。以专业园区为依托,支持东宋、西山底、长水、河底等有条件的乡镇先行先试,引进企业落户,吸纳农民就业,促进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全年争取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40个以上,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25亿元、境外资金5000万美元以上。
(二)更加注重项目建设蓄积发展后劲。重点抓好总投资131亿元的104个千万元以上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东汉产业园、新宁大道扩建等37个在建项目,争取投资2.7亿元的民生药业中药制品、投资2.5亿元的新型建筑模板加工、投资8000万元的邮政百泉物流配货中心等67个项目及早开工,全年完成投资46亿元以上。投资3亿元,开工建设产业集聚区洛南污水管网、10千伏电力开闭所等项目,新建园区路网3公里、标准化厂房3万平方米,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产业集聚区承载能力。全年围绕主导产业新入驻超亿元项目8家以上,进一步增强园区集聚效应。
(三)更加注重工业转型提升发展质量。全年计划实施43个千万元以上工业结构调整项目,年内完成投资24亿元,新增产能30亿元以上。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成长性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努力培育产值超亿元企业20家以上、产值超10亿元企业5家以上,确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00亿元、工业增加值50亿元,实现利润10亿元。
(四)更加注重现代农业彰显发展特色,推动洛宁由传统农业大县向新型的特色农业强县迈进。一是科学谋划区域化布局,打破乡镇界限,统筹搞好产业布局规划,培育集中连片、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带。突出总投资5.2亿元的海升现代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项目的带动效应,建设优质苹果产业带。坚持质量兴烟,确保全年完成收购量16.2万担以上,实现税收4000万元、烟农收入2亿元以上。继续实施大地披绿行动计划,高标准完成生态造林10万亩。二是积极实施集约化生产。巩固提升“上戈”红富士品牌,打造一批省级乃至国家级知名品牌。三是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快建设总投资1.2亿元的福全来食品加工等项目。四是深入开展一体化扶贫,完成1000户山区贫困群众易地搬迁等任务,实现9000人以上稳定脱贫。
(五)更加注重城乡统筹构建发展载体。一是优化城镇布局。全县新型城镇化总体布局是:“一心、二区、三层次”,“一心”即突出县城中心地位;“二区”即培育长水综合产业发展区、故县特色旅游休闲度假区;“三层次”即以河底、东宋、上戈、西山底等中心镇为主体,以马店、小界、罗岭、下峪、兴华、底张、赵村等小城镇相呼应,以各具特色的“美好乡村”和中心村为补充,多点辐射带动、互动互补发展。二是完善县城功能。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保障性住房、城市功能配套等重点城建提升项目,年内完成投资8亿元以上。开展县城交通秩序、市容环境专项整治。三是发展中小城镇。编制完善小城镇和“美好乡村”建设规划,抓好长水、在礼2个“同心”社区续建,使群众早日搬迁入住。
(六)更加注重三产带动拓宽发展路径。依托全县旅游总体规划,突出“历史文化、山水生态”特色,加快实施神灵寨景区5A级提升改造工程,积极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抓紧启动总投资3.5亿元的洛阳三彩(国际)陶艺村、总投资5000万美元的罗岭香山寺等项目前期筹备;突出地域风情,精心培育涧口砚凹桃花观赏、小界槐花长廊、下峪写生基地等一批乡村主题旅游亮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设立村镇银行、洛阳银行洛宁支行,积极推进农信社组建农商行,支持鼓励证券、保险业在洛宁设立分支机构。
(七)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强化发展支撑。实施好总投资10亿元的8项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拓宽改造干线公路115公里,新修农村公路75公里,提升城乡交通通行水平。创造有利条件,深入考察论证,积极推进实施铁路、通用航空项目前期工作,构建综合交通网络。投资3.1亿元,实施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一期、大石涧水源工程、10万亩土地整理二期等项目;实施总投资1亿元的110千伏陈吴输变电工程、1条35千伏和22条10千伏线路网改项目,提升电力“双回路”安全保障水平。投资1.3亿元,铺设通信管道,架设光缆线路,建设4G信号基站,实现18个乡镇街道、城镇小区、重要行政村宽带业务和4G信号全覆盖。
(八)更加注重民生改善体现发展成果。全年投入财政资金15亿元以上。健全完善保障体系。投资4094万元开工建设公租房460套,争取农村危房改造资金1000万元以上,持续改善城乡群众居住条件。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000万元以上,支持1300人创业,带动4200人就业。投资5700万元,实施一高中扩建一期等重点项目;完成总投资1.16亿元的2所新宇学校建设,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尽快完成卫生监督中心和急救指挥中心项目建设;投资1300万元,完成4个乡镇卫生院病房楼、2个乡镇卫生院职工周转宿舍楼、20个乡镇卫生院取暖工程。抓好总投资5600万元的县文化综合中心建设,完成4个乡镇文化站、200个行政村文化大院提升工程。启动实施“省级生态县”创建活动,年内完成4个省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村、10个市级生态村创建任务。(县文广新局 马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