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底镇五个方面积极谋划下步工作
时间:2013-12-18 19:08
来源:本站
一、以持续做好烟叶产业发展为前提,解决镇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河底烟叶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历经40多年的种植历史,成为了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下一步我们的发展方向是,争取和整合各类资金,完善道路、炕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烟叶种植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
二、以现有的4个千亩生态园雏形为抓手,解决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问题。目前该镇具有雏形的千亩生态园共有杨坟、茶坊、城头和下营4个生态园。今年该镇在元村流转了1200亩土地,建设生态园,主要发展林果种植、小杂粮种植、林下养殖和生态旅游等。目前,完成了整体规划、土地流转和前期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该项目定位是打生态牌、走特色路,发展目标是一年四季有景,三季有花,两季有果,实现全年生态农业观光游。我镇的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思路是:通过争取政策资金或招商引资,投资5000—10000万元,对现有生态园资源进行整合,以生态文明乡镇建设为目标,大力发展林果种植、林下种植和畜禽养殖等现代农业产业,以此为依托,建立小杂粮万亩方基地和畜禽养殖基地。
三、以国家级重点乡镇建设为契机,解决制约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问题。目前,该镇国家级重点乡镇已通过省市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国家级重点乡镇建设将进一步加快该镇的社会事业发展、民生改善和城镇化进程,但目前还有一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没有实施,严重制约了国家级重点乡镇的建设步伐,影响了城镇化进程,迫切需要解决。这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有7个民生改善类项目和5个社会事业类项目。
7个民生改善项目:一是杨坡社区建设项目。计划投资500—2000万元,完成杨坡社区二期建设。二是河道治理项目。计划投资1500万元,完成连昌河二期及西渡河流域治理工程。三是路桥建设项目。计划投资800万元,完成杨岔—席洼、元村—大明等10行政村的路桥和配套排水设施建设。四是污水处理项目。计划投资600万元,完成河底、杨坡两个小城镇污水排放配套设施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五是人畜吃水项目。计划投资500万元,完成河底、茶坊等10个村17000多口人的安全饮水工程。六是垃圾中转站项目。计划投资350万元,完成茶坊、大明、城头、刀环、前屯、河底、杨坡7个垃圾中转站项目建设。七是民生救助机制建设项目。计划投资200万元,完成敬老院升级改造工程。
5个社会事业项目:一是投资1500万元,完成河底、杨坡两个小城镇综合整治工作。二是投资1000万元,完成大明等9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和产业发展等项目。三是投资600万元,重点完成各种烟村田间道路修建和配套炕房建设,完成千亩示范片的道路硬化及烟水配套工程,完成烟叶产业带辐射区域的通组入户道路硬化工程。四是投资300万元,完成麻延等4所小学综合楼建设项目。五是投资200万元,完成杨岔等3村的村委办公楼建设。
四、以牛京1080亩有条件建设用地为载体,解决河底工业经济发展短板问题。河底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工业经济一直是一个短板,该项目就是在牛京建设一个工业产业园,解决河底镇工业经济短板问题。项目计划通过政策性资金或招商引资,投资5000—10000万元,对项目区进行整体规划,前期对产业园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完善入住企业生产及生活需要,设置园区纵横道路,并配套给排水管网、供电设施及道路两侧绿化带区。产业园建成后重点引进10-20家两头在外的加工类企业,如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等。
五、以城村村被确定为国家传统村落为依托,解决革命老区旅游开发建设问题。计划从2014年开始,以争取政策性资金或招商引资等方式,投资3000—5000万元,对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和张家大院进行整体规划,实施保护性开发,把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和张家大院打造成老区一日游,这样使游客既能感受到红色革命精神的熏陶,又能使其感受到河底历史文化的厚重。
二、以现有的4个千亩生态园雏形为抓手,解决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问题。目前该镇具有雏形的千亩生态园共有杨坟、茶坊、城头和下营4个生态园。今年该镇在元村流转了1200亩土地,建设生态园,主要发展林果种植、小杂粮种植、林下养殖和生态旅游等。目前,完成了整体规划、土地流转和前期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该项目定位是打生态牌、走特色路,发展目标是一年四季有景,三季有花,两季有果,实现全年生态农业观光游。我镇的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思路是:通过争取政策资金或招商引资,投资5000—10000万元,对现有生态园资源进行整合,以生态文明乡镇建设为目标,大力发展林果种植、林下种植和畜禽养殖等现代农业产业,以此为依托,建立小杂粮万亩方基地和畜禽养殖基地。
三、以国家级重点乡镇建设为契机,解决制约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问题。目前,该镇国家级重点乡镇已通过省市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国家级重点乡镇建设将进一步加快该镇的社会事业发展、民生改善和城镇化进程,但目前还有一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没有实施,严重制约了国家级重点乡镇的建设步伐,影响了城镇化进程,迫切需要解决。这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有7个民生改善类项目和5个社会事业类项目。
7个民生改善项目:一是杨坡社区建设项目。计划投资500—2000万元,完成杨坡社区二期建设。二是河道治理项目。计划投资1500万元,完成连昌河二期及西渡河流域治理工程。三是路桥建设项目。计划投资800万元,完成杨岔—席洼、元村—大明等10行政村的路桥和配套排水设施建设。四是污水处理项目。计划投资600万元,完成河底、杨坡两个小城镇污水排放配套设施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五是人畜吃水项目。计划投资500万元,完成河底、茶坊等10个村17000多口人的安全饮水工程。六是垃圾中转站项目。计划投资350万元,完成茶坊、大明、城头、刀环、前屯、河底、杨坡7个垃圾中转站项目建设。七是民生救助机制建设项目。计划投资200万元,完成敬老院升级改造工程。
5个社会事业项目:一是投资1500万元,完成河底、杨坡两个小城镇综合整治工作。二是投资1000万元,完成大明等9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和产业发展等项目。三是投资600万元,重点完成各种烟村田间道路修建和配套炕房建设,完成千亩示范片的道路硬化及烟水配套工程,完成烟叶产业带辐射区域的通组入户道路硬化工程。四是投资300万元,完成麻延等4所小学综合楼建设项目。五是投资200万元,完成杨岔等3村的村委办公楼建设。
四、以牛京1080亩有条件建设用地为载体,解决河底工业经济发展短板问题。河底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工业经济一直是一个短板,该项目就是在牛京建设一个工业产业园,解决河底镇工业经济短板问题。项目计划通过政策性资金或招商引资,投资5000—10000万元,对项目区进行整体规划,前期对产业园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完善入住企业生产及生活需要,设置园区纵横道路,并配套给排水管网、供电设施及道路两侧绿化带区。产业园建成后重点引进10-20家两头在外的加工类企业,如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等。
五、以城村村被确定为国家传统村落为依托,解决革命老区旅游开发建设问题。计划从2014年开始,以争取政策性资金或招商引资等方式,投资3000—5000万元,对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和张家大院进行整体规划,实施保护性开发,把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和张家大院打造成老区一日游,这样使游客既能感受到红色革命精神的熏陶,又能使其感受到河底历史文化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