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务农五十余载带民致富再“立功”
时间:2013-09-14 01:30
来源:本站
在豫西山区洛宁县大山深处的底张乡苏村,有一位先后两次荣立一等功的战斗英雄,他转业回乡后扎根深山50余年,带领群众栽树、种烟、种果树,让昔日的荒山、荒沟变成了一片片经济林和花果山。在他的带动下,苏村现已成为千亩沙梨王种植基地。4月13日,记者见到了这位82岁的老英雄李中学。
底张乡是革命老区,1931年,底张建立了洛宁县第一个党支部。李中学从小受到革命先烈的影响,于1948年3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并于当年10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8年5月,他参加了著名的解放开封的战斗,一个人缴获了1挺机枪,抓获了3个俘虏。在攻打龙亭的战斗中,李中学和战友连续攻打了6天6夜,他所在的班被上级命名为“龙亭班”。
1948年9月至1949年5月,他又先后参加了解放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在淮海战役中,指挥战斗的连长牺牲了,接替指挥的排长也牺牲了,李中学又接替指挥冲锋。战斗中,一颗子弹从李中学脖子上前方穿过。1949年4月20日,解放军开始渡江战役,当时李中学的伤口尚未痊愈,组织上安排李中学到后方疗养,但李中学坚持返回了部队,他说,这是攻占南京的最后一战,他必须参加。
此后,他还参加了解放舟山群岛等战役,屡立战功。
在三年的解放战争中,李中学从一名解放军战士成长为一名副连长,两次荣立一等功,并荣获淮海战役勋章一枚、渡江战役纪念章一枚、解放华南纪念章和解放奖章各一枚。
1958年3月,李中学转业到黑龙江省尚志县亚布力林业局宝山林场担任保安员,妻子郑玉珍也放下共青团洛宁县委的工作,带着公公婆婆一起去了黑龙江。郑玉珍被安排到了亚布力林业局从事文书工作。1962年,正是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李中学的岳父、岳母年迈,无人照顾,无奈之下,李中学和郑玉珍只好丢下工作,带着二老和孩子回到老家古村。
回到家里后,为照顾年迈多病的岳父岳母,他来到妻子所在的底张乡苏村落了户,被群众选为生产队队长。
苏村耕地少,群众经常吃不饱。李中学就带领群众步行20多公里来到桥沟开垦荒山。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硬是开垦出了近200亩耕地,基本上解决了全队社员的温饱。
1980年,李中学当选为苏村大队大队长,他领着大伙儿在村北盖起了村委会最早用的6间大瓦房。他看到社员们盖房用砖瓦还得到别的村庄购买,很不方便,就带领大家建了一个大砖瓦窑场,不仅解决了群众建房问题,还增加了集体收入。
粮有了,房有了,群众缺的就是钱。1982年,李中学号召村民种植烟叶,但几乎无人响应,村民祖祖辈辈从来就没有种过烟叶,收完麦子种玉米一成不变。于是,他带头建烟炉、下烟苗,当年一亩烟卖了600余元(那时的小麦每斤只能卖到0.15元)。看着李中学发了财,大伙儿心动了,在他的带动下,家家户户开始种植烟叶。1984年,全村一次就买回了24台电视机,轰动了全县。
李中学并不满足,他看到从牛王庙到黄村界足有3公里长的河滩在荒着,就领着大伙儿在村北下河林业地育了几亩树苗。由于育苗地少,不够用,他就把自己家承包的4亩地也育上了树苗,无偿让大伙儿栽种,最终硬是将500多亩的荒滩变成了一片葱绿的杨树林。
1998年,他听说该县马店乡农民种植的新品种沙梨王效益非常好(当时每公斤果子能卖20元钱),他立即从那里引进沙梨王树苗,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和精心栽培,他家的沙梨王每亩可以收入1.6万余元。在他的带动下,苏村现已成为千亩沙梨王种植基地。
1998年7月,李中学吃东西时吞咽出了问题,医院诊断为食道癌。做了食道癌切除手术至今已经15年了,李中学的病情一直很稳定,乡亲们都说:好人有好报。
目前,李中学和老伴儿郑玉珍均已80多岁了,两个儿子、三个女儿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一家有4名共产党员。他们经常教育子孙们要好好学习,好好做人,多为国家作贡献。李中学虽已年迈,但他总是不闲着,天天拿着扫帚扫大街、捡垃圾。他说:“和那些死去的战友相比,我们能够活下来建设新中国,实在是太幸运了。现在,国家一天比一天强大,人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富裕,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县委宣传部 李 峰)
底张乡是革命老区,1931年,底张建立了洛宁县第一个党支部。李中学从小受到革命先烈的影响,于1948年3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并于当年10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8年5月,他参加了著名的解放开封的战斗,一个人缴获了1挺机枪,抓获了3个俘虏。在攻打龙亭的战斗中,李中学和战友连续攻打了6天6夜,他所在的班被上级命名为“龙亭班”。
1948年9月至1949年5月,他又先后参加了解放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在淮海战役中,指挥战斗的连长牺牲了,接替指挥的排长也牺牲了,李中学又接替指挥冲锋。战斗中,一颗子弹从李中学脖子上前方穿过。1949年4月20日,解放军开始渡江战役,当时李中学的伤口尚未痊愈,组织上安排李中学到后方疗养,但李中学坚持返回了部队,他说,这是攻占南京的最后一战,他必须参加。
此后,他还参加了解放舟山群岛等战役,屡立战功。
在三年的解放战争中,李中学从一名解放军战士成长为一名副连长,两次荣立一等功,并荣获淮海战役勋章一枚、渡江战役纪念章一枚、解放华南纪念章和解放奖章各一枚。
1958年3月,李中学转业到黑龙江省尚志县亚布力林业局宝山林场担任保安员,妻子郑玉珍也放下共青团洛宁县委的工作,带着公公婆婆一起去了黑龙江。郑玉珍被安排到了亚布力林业局从事文书工作。1962年,正是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李中学的岳父、岳母年迈,无人照顾,无奈之下,李中学和郑玉珍只好丢下工作,带着二老和孩子回到老家古村。
回到家里后,为照顾年迈多病的岳父岳母,他来到妻子所在的底张乡苏村落了户,被群众选为生产队队长。
苏村耕地少,群众经常吃不饱。李中学就带领群众步行20多公里来到桥沟开垦荒山。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硬是开垦出了近200亩耕地,基本上解决了全队社员的温饱。
1980年,李中学当选为苏村大队大队长,他领着大伙儿在村北盖起了村委会最早用的6间大瓦房。他看到社员们盖房用砖瓦还得到别的村庄购买,很不方便,就带领大家建了一个大砖瓦窑场,不仅解决了群众建房问题,还增加了集体收入。
粮有了,房有了,群众缺的就是钱。1982年,李中学号召村民种植烟叶,但几乎无人响应,村民祖祖辈辈从来就没有种过烟叶,收完麦子种玉米一成不变。于是,他带头建烟炉、下烟苗,当年一亩烟卖了600余元(那时的小麦每斤只能卖到0.15元)。看着李中学发了财,大伙儿心动了,在他的带动下,家家户户开始种植烟叶。1984年,全村一次就买回了24台电视机,轰动了全县。
李中学并不满足,他看到从牛王庙到黄村界足有3公里长的河滩在荒着,就领着大伙儿在村北下河林业地育了几亩树苗。由于育苗地少,不够用,他就把自己家承包的4亩地也育上了树苗,无偿让大伙儿栽种,最终硬是将500多亩的荒滩变成了一片葱绿的杨树林。
1998年,他听说该县马店乡农民种植的新品种沙梨王效益非常好(当时每公斤果子能卖20元钱),他立即从那里引进沙梨王树苗,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和精心栽培,他家的沙梨王每亩可以收入1.6万余元。在他的带动下,苏村现已成为千亩沙梨王种植基地。
1998年7月,李中学吃东西时吞咽出了问题,医院诊断为食道癌。做了食道癌切除手术至今已经15年了,李中学的病情一直很稳定,乡亲们都说:好人有好报。
目前,李中学和老伴儿郑玉珍均已80多岁了,两个儿子、三个女儿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一家有4名共产党员。他们经常教育子孙们要好好学习,好好做人,多为国家作贡献。李中学虽已年迈,但他总是不闲着,天天拿着扫帚扫大街、捡垃圾。他说:“和那些死去的战友相比,我们能够活下来建设新中国,实在是太幸运了。现在,国家一天比一天强大,人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富裕,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县委宣传部 李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