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县委全会精神确保2013年重点工作有序推进
时间:2013-01-16 23:03
来源:本站
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后,县人社局及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要求干部职工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进一步明晰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细化目标,强化责任,增添干劲,开拓创新,确保2013年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
(一)大力扩大就业再就业。认真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鼓励创业的方针, 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在重点突出的位置,积极发挥小额担保贷款的裂变效应,助推全民创业。全面提升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和技能,引导鼓励全县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实现新增城镇就业45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00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50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000万元。
(二)扎实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提高参保率。继续加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力度,改变群众观念,提高参保积极性,力争使全县参保率达到95%以上,实现由制度全覆盖到人员全覆盖;做好2013年度保费征缴和待遇发放工作,实现应保尽保,待遇按时发放;做好2013年度全县60周岁以上享受养老金待遇人员领取资格认证工作,确保基金安全。
(三)着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快乡镇社会保障平台、职业技术培训、信息网络化等公共就业服务建设,重点建立完善失业人员登记和免费就业服务、政府出资购买岗位、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等制度,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5%以内。
(四)强化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按照就地培训就地转移、先培训后就业、抓重点有特色的思路,结合我县实际,通过积极参与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服务全县经济发展大局,重点围绕招商引资新上项目、新办企业用工培训和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开展培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养、订单输出,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推动劳务输出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不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确保完成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2000人;实现新增就业5000人。
(五)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各类人才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切实搞好工资待遇调整、职称评审、技能鉴定、招录招聘、人事考试、人事代理等各项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为各类人才服务洛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六)着力抓好维权工作。突出抓好企业用工管理和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严厉打击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及非法用工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严厉打击“黑职介”非法职业介绍和“四小企业”非法用工、非法使用童工等违法犯罪活动。强力推进劳动合同签订工作,确保全县所有用工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上,加大劳动监察工作力度,举报投诉结案率争取达到100%,劳动争议调处法定时效内结案率达95%以上。
(一)大力扩大就业再就业。认真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鼓励创业的方针, 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在重点突出的位置,积极发挥小额担保贷款的裂变效应,助推全民创业。全面提升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和技能,引导鼓励全县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实现新增城镇就业45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00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50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000万元。
(二)扎实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提高参保率。继续加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力度,改变群众观念,提高参保积极性,力争使全县参保率达到95%以上,实现由制度全覆盖到人员全覆盖;做好2013年度保费征缴和待遇发放工作,实现应保尽保,待遇按时发放;做好2013年度全县60周岁以上享受养老金待遇人员领取资格认证工作,确保基金安全。
(三)着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快乡镇社会保障平台、职业技术培训、信息网络化等公共就业服务建设,重点建立完善失业人员登记和免费就业服务、政府出资购买岗位、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等制度,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5%以内。
(四)强化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按照就地培训就地转移、先培训后就业、抓重点有特色的思路,结合我县实际,通过积极参与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服务全县经济发展大局,重点围绕招商引资新上项目、新办企业用工培训和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开展培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养、订单输出,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推动劳务输出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不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确保完成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2000人;实现新增就业5000人。
(五)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各类人才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切实搞好工资待遇调整、职称评审、技能鉴定、招录招聘、人事考试、人事代理等各项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为各类人才服务洛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六)着力抓好维权工作。突出抓好企业用工管理和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严厉打击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及非法用工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严厉打击“黑职介”非法职业介绍和“四小企业”非法用工、非法使用童工等违法犯罪活动。强力推进劳动合同签订工作,确保全县所有用工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上,加大劳动监察工作力度,举报投诉结案率争取达到100%,劳动争议调处法定时效内结案率达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