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三产协调发展
今年以来,洛宁县兴华镇新一届党委、政府立足本镇实际,在认真走访调研和广泛征求干群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照“工业兴镇、特色富民、项目带动、科学发展”的全新发展思路,并扎实做好了农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等工作,实现了全镇农业、工业、旅游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一是培育特色产业,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一是继续做大做强烟叶产业,努力培育种植专业村、种植大户,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力争2012年全镇种烟面积达到7000亩以上,并确保北寨后500亩连片、长明沟300亩连片、袁洼200亩连片和高洼坪260亩连片全部栽植烟叶;二是努力打造“食用菌之乡”,做大做强现有的洛宁景翔食用菌种植发展有限公司褐色蘑菇工厂化生产项目、洛宁绿源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香菇基地项目和洛宁华翔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香菇基地项目,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力争到2012年底年产值突破4000万元,使其真正成为“福民强镇”的新兴主导产业;三是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利用该镇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群众养殖基础,以洛宁兴业三农畜牧有限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以生猪、肉牛和土鸡、山羊养殖为主的畜牧,着力打造“畜牧大镇”;四是搞好特色农业开发,通过招商引资,引导洛阳六班茶到该镇种植500亩茶叶项目,做大做强兴华豆腐、搞好兴华矿泉水开发、山野菜和红薯粉条深加工等,努力培育具有地方特点特色农业。五是加快工业发展,做大做强金铭矿业公司,争取洛阳金龙矿业公司到该镇投资开发矿产品。截至目前,全镇正在试养的小型养牛场3个,小型养猪场7个,养鸡场11个(其中:土鸡养殖场3个),年出栏150头的野猪养殖场1个,年存栏1000余只的獭兔养殖场1个,已建成娃娃鱼养殖场1个(正在办理特种养殖许可证),正在建设400—500只的山羊养殖场1个;正在试种植的有金银花(进入产花期后年产值可达万元以上),芍药、山药(亩均收入分别在5000元以上)。下一步,该镇将通过招商引资与白居易后人、白氏家族理事会会长签订了合作协议,利用土地流转在该镇西南村发展六班茶(白居易养生茶)种植500—1000亩,并建设深加工基地,努力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支柱产业。
二是搞好土地流转,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坚持农户自愿的根本原则,确保农户在流转中的主体地位。二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土地流转市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监管职能。三是坚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发展方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四是坚持服务于发展现代农业,防止土地流转“非粮化”、“非农化”。为此,该镇将按照以上原则,通过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种植大户,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等途径,引导农民进行土地的有序流转。截至目前,全镇已完成土地流转2130余亩,流转农户141户,2012年底全镇土地流转面积将达到7000亩以上,到“十二五”末该镇土地流转面积将达到2.5万亩以上。
三是利用特色景观,搞好生态旅游开发。兴华镇历史古迹丰富,主要有仓颉造字台、千年古树刘秀柏、千年祖寺庙宝山寺、千年古寺华严寺和省级天然森林公园全宝山、大禹治水禹门河水库景观等,千亩田园风光使兴华更具特色,更有魅力。为使这些旅游资源充分发挥效益,该镇将以申报“河南省旅游名镇”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争取使这些资源早日得到开发利用。一方面,该镇将以申报“河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配套设施建设力度,争取使这些资源早日得到开发利用;另一方面,该镇已邀请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语言学博士彭小琴和河南省旅游研究会副会长、洛阳市文学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洛阳市旅游研究会会长王垲教授到兴华镇仓颉造字台实地考察,现正在研究制定开发方案。
四是加快公共服务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一是先后在兴华、西坡等村实施了移民新村扶贫搬迁工程,已安置深山区农民110余户、400余口人;二是计划在兴华村建设可安置万人的福兴新型社区,全部完工后可集中安置10000余名深山区群众的居住等相关问题;三是认真落实农民进城定居政策,鼓励农民通过宅基地置换方式进城定居,政府给予相应补贴政策。预计到“十二五”末,该镇城镇化率将达到45%以上。
截至目前,该镇的三产比重分别为30:42:28,基本实现了三产的协调发展。今后工作中,该镇将按照“优化一产、提升二产、扩大三产”的思路,继续实施招商引资和项目带动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综合竞争力,为建设富裕、文明的新兴华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