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大招商承接大转移
4月9日,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暨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作现场会在洛宁召开,200余名与会人员在副省长史济春的带领下,参观了中扩玩具厂、东汉禽业、生物质能热电厂、洛阳天宁木业生产车间等。洛宁县委、县政府在大会上介绍了他们产业集聚发展的经验。河南省副省长史济春强调,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就是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尽快形成特色主导产业和集群发展,加快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今年全省要在180个产业集聚区中,遴选52个基础好、条件优、实力强的产业集聚区,作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重点培育对象,力争创建国家级示范基地两个以上,创建省级示范基地20个以上。
有人说,国际金融危机“危中有机”。国内沿海地区、先进发达国家的很多产业,纷纷寻找能够带来更多效益的新的梯度转移基地。中国中西部广大地区,谁能抢占先机,谁就能在承接产业转移这场“大竞赛”中赢得胜利。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洛宁县委、县政府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从第一时间开始了工作部署,坚持大招商工作格局,采取小分队、点对点、高频率的招商方法,高质量邀商、高水准推介项目。其中,大招商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千方百计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将招商与洛宁县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等紧密结合起来;找准产业转移的承接点招商,结合本地资源、产业基础等,因地制宜承接产业转移;招商中强调产业配套能力,注重产业链招商、板块承接和聚集发展招商。与此同时,为提高招商的针对性,洛宁县除了沿用并扩大大型综合活动外,还组织了一系列目的明确、合作直接的小型专项活动,有针对性地推介洽谈项目。
洛宁县委书记孙君奎介绍说:洛宁产业聚集区于2006年6月启动实施,2008年12月被省政府批准为河南省首批产业集聚区。规划总面积7.5平方公里,总体布局是以洛河为轴心,沿两岸发展。其中,已建成区1.34平方公里,发展区3.16平方公里,控制区3平方公里。截至目前,洛宁县产业集聚区已入驻企业和项目25家,计划总投资37亿元。截至目前,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1.5 亿元,其中,投资1304万元,在产业集聚区北岸建设了县第二水厂,输水管道已铺设至集聚区界;已建成110 KVA和35KVA变电站各一座,可保障集聚区当前电力需求;通讯线路已架设至集聚区界;投资1590万元,先后完成了集聚区中扩路、金海大道东段和中扩西路建设,基本形成了“三纵二横”的交通网络;已完成集中供热管道工程规划和项目可研,热源已确定;供气规划已经做好;投资3910万元,建设标准化厂房24438平方米;投资791万元,建成洛河大堤4.2公里,为集聚区发展提供安全屏障。下一步计划多方筹措资金,一是完成明珠工业区土地平整工程,二是规划建设日供水1万吨的集聚区给水厂,三是规划建设日处理污水1万吨的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四是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1600米道路。
2009年5月他们成立了洛宁产业集聚区明珠投资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尽快启动投融资公司经营业务,通过对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和公开出让、标准化厂房出租、区内资源开发利用与经营、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建设等方式,经营投融资公司的资产,发挥资产的放大效应,实现保值增值。洛宁县的积极作为,深深吸引了国内外重量级客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签约和进入的项目中,有相当一批大项目成为对洛宁县承接产业转移的最好诠释。目前,洛宁产业集聚区已初步形成了以玩具制造为主的轻工产业、以杨木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业等主导产业,累计引进内、外资企业22家,计划总投资3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家,千万元以上企业17家。
按照省、市要求,洛宁县提出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尽快形成特色主导产业和集群发展,培育有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一批重大项目,必将使洛宁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产业集聚发展,促进经济腾飞,迎来洛宁县新的辉煌。(梅淑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