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洛宁 > 洛宁要闻

我县被农业部列入“全国肉牛主产县”

时间:2009-05-21 08:00 来源:本站

 

    近年来,我县依托丰富的秸秆饲草资源和畜牧养殖基础,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大力发展畜牧规模养殖,全县肉牛产业已具规模,今年4月份被农业部列入“全国肉牛主产县”。截至4月底,全县肉牛饲养量达23.08万头,出栏7.8万头,基础母牛4.23万头,畜牧业产值达6.2亿元,人均牧业收入1200元,肉牛养殖占畜牧业产值和人均牧业收入比重均达40%左右。主要做法:
    (一)加强政策引导,搞好扶持带动。一是坚持以自筹为主的原则,采取国家投一点、银行贷一点、个人筹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生产资金;组建发展肉牛养殖农村信用互助担保协会5个,解决农民资金短缺、贷款难等问题。二是县政府对新建合格的标准化养殖小区,每个小区奖励10万元;对新建500头以上肉牛育肥场,每个奖励3万元;对新申报成功的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和市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和3万元。三是对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执行大工业用电电价政策,对养殖场、养殖小区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电价政策,养殖业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 
    (二)健全服务体系,增加科技含量。一是加大培训力度。采取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举办技术讲座和科技咨询等多种方式,提高群众的科学养殖水平。二是突出抓好西门塔尔、夏洛来、皮埃蒙特等肉牛优良品种推广。根据资源优势和特点,在全县扶持肉牛繁育户600余户,每户存栏优良品种能繁母牛4—6头,同时扩建原有的56个冻配网点,逐步建成适合全县实际的现代肉牛优良品种繁育体系。三是调整优化生产结构。加大选留母畜工作力度,提高适龄母畜比例,在稳步增加肉牛存栏的同时,着力提高肉牛出栏率和商品率。四是抓好饲草饲料技术推广。突出抓好秸秆青贮氨化、草粉加工和牧草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引进购置饲草饲料加工机械设施7套,大力提高饲草料利用率。全面推广舍饲养殖、工厂化养殖和配合饲料喂养技术,缩短喂养周期,提高出栏率。五是建立健全动物安全保护体系。以县动物监督所和县疫控中心为依托,重点加强“乡—村”二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监测服务网络建设,优化疫病防治程序,积极创建动物无规定疫病区,促进畜牧业生产快速健康发展。
    (三)坚持示范引导,带动全面发展。坚持整村推进和“一村一品、几村一品”的思路,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村、畜牧养殖大户,突出规模效益。在抓好现有示范点和养殖小区的基础上,选择一部分基础条件好的村和懂科学、会管理的农户作为示范基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今年以来,该县兴华乡兴业三农畜牧有限公司、马店乡东仇康百畜牧养殖场、陈吴新村鸿源畜牧有限公司等一批规模养殖场(区)相继投产后,良好的经济效益带动周边养殖群众近百户。
    (四)完善市场体系,全力搞活流通。一是实施品牌加规模战略。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的要求,实行统一品种、统一品牌、统一质量要求、统一规格,解决了有商品无品牌、有品牌无规模、有规模无市场的问题。二是实施龙头加订单战略。利用现有肉联厂,积极与江苏雨润集团和河南法恩德集团联系,建设一个年屠宰加工5万头、产值2亿元的肉牛屠宰厂,拉长肉牛产业链条,实现畜产品就地加工增值。同时积极对外寻求签订肉牛产品订单,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发展订单畜牧业。三是建立畜牧生产流通信息平台。引导农户建立了洛宁县肉牛养殖协会、龙欣奶牛养殖合作社等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县畜牧部门加强对产业运行情况的监测和反馈,为农民发展生产提供组织和信息保证。四是加强畜牧交易市场建设,拓宽销售渠道,积极扶持中介组织和发展经纪人队伍,搞活畜牧及其产品的市场流通,带动肉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